我們想拉著爸爸媽媽一起拍一張,但他們兩個都不肯,也好,隻能我和妹妹湊在一塊拍一張了。闌
可老媽偏要豎著拍,一直說拍不到,讓我們湊近點。
我們湊得整張臉都變形了,她終於按下了拍照鍵。
過去一看。
果然,我人是歪的,這臉也是歪的。
“拍得還挺好的。”老媽看著照片說了句,我不敢多說什麼,這要是我拍她和她的小姐妹,她得吐槽死我。
老媽也玩起了微信,把我們的照片設為了朋友圈的底圖。
我越看越覺得我的臉是歪的。闌
可能是牙齒的問題。
牙醫補得很好,到現在也隻是在補過的地方出現一點發黃的現象,牙齦也沒有發黑腫脹,得益於我學了正確的刷牙方法,豎著慢慢刷,而不是像他們一樣,橫著用力刷,新牙刷也要不了幾天就炸毛了。
好在他們也是明事理的,不然,還要怪這牙刷不耐用。
老爸店旁邊的這條馬路,離古鎮是最近的,入口都在這。
我們本地人進去是不要門票的,但來旅遊的人也不多,看他們出錢就像看冤大頭一樣。
不就幾幢老房子,一條綠綠的小河,沿河多出幾個橋口。
還有幾座石頭堆的小破橋,不帶護欄的那種。闌
小時候還不怕,在台階上蹦蹦跳跳的,大了反倒走得小心翼翼。
再說裡麵的飯店,賣得外麵都有,還更便宜,有沒有更好吃不知道,畢竟本地人不吃旅遊景區裡的飯店,但有些小吃,外麵不讓推著小車賣,以為吃不到了,在景區裡逛逛才發現,還有的。
還有很多家呢。
這價錢自然是翻倍了,還統一的。
像我們經常吃的蘿卜絲餅,外麵的又大餡又多,裡麵的又小,殼又硬,都是炸好了一堆放著賣的,不是說來一個顧客就炸一個賣。
不過,這景區東西就是不一樣,有一回趕上現炸的,這外殼還是硬的,可能是太小了,掌握不了火候,容易炸過頭。
這模具和外麵的已經不一樣了。闌
偶爾想吃了,吃一次。
十塊錢三個,外麵的漲價了,也不過是從一塊漲到兩塊,而且還是大的,算了算了有得吃就吃點。
等哪一天這成什麼網紅食品了,一個得賣十塊錢,取名,掌心蘿絲餅,一個吃不飽,兩個買不起,哎,就圖個新鮮。
後來,這蘿卜絲餅是沒成網紅食品,另一樣東西倒是火了。
梅花餃。
可能是我們這的特產,也可能是彆的地方的,我也不清楚,反正我們這原本沒人開店賣這個。
十五塊錢兩個,最貴的時候,也就是遊客最多的時候。闌
平常五塊錢一個。
這麼一看,最貴的時候居然也不是很貴哎,就當兩個人吃了三個人的份。
我第一次吃這個是過年的時候,街上沒有管那麼嚴,很多小攤又都出來了,多了一家賣梅花餃的,是一位老爺爺和老奶奶,賣得也很便宜,一塊五一個,餡料還很足,我們放假期間喜歡出去逛逛,每次都要買上幾個,看著製作過程,享受著等待美味新鮮出爐的感覺。
說來也奇怪,我們買的時候還沒人,等我們買了幾個,馬上就有人圍過來也要買,一大鍋正好全賣完了。
然後,又有人在那等著了。
就這樣,一鍋又一鍋,一撥又一撥的人,將食物產生的熱氣和呼出的熱氣融為一體,成為了難忘的記憶。
還有一輛小推車是賣蒸的糕點的,有白的糯米和紫糯米兩種,外麵印著吉祥字,裡麵是黑芝麻餡料,也是賣一塊五一個,趁熱吃,軟糯香甜,就是得小心彆吃太急,一下子吃一大口就容易粘上牙膛上,一時半會舔不下來不算一回事,主要是會被燙一個泡,彆問我為什麼會知道,問就是被燙到過,不是在小推車這裡買的幾回,因為每次買老板都會提醒我們稍微等一等。闌
後來,又不讓擺攤了。
就連過年都不讓這條街熱鬨一下。
我饞這種糕點了,去另一家專門賣蔬菜的超市看到有賣,買了回家拿微波爐一熱,就熱了一會會,看表麵也不熱,心急著吃,一咬就出事了。
整整疼了好幾天才消腫,那幾天,真是喝涼水都疼。
再也不買這種東西吃了。
要是哪天街上再出現,再說吧。
今年這個年過得還算開心。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