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妹妹的手病了,想喝酒,啤酒(2 / 2)

我出生在九六 赤子練 7923 字 11個月前

況且,媽媽陪著一起過去,妹妹一個人睡在走廊上,肯定不放心,所以小旅館不會回去住,隻能在走廊外陪坐著湊合一晚。

至於被留下的我。

白天就在棋牌室裡待著。

爸爸去開刻章店,這邊也不能關掉,一天再怎麼少也會有一兩桌的客人,隻要拿著熱水瓶出去,走過橋,在橋下不遠的小店裡泡上燒開的水,付掉幾毛錢,就能得到彆人走後留下的茶水錢。

5塊錢一個人。

等爸爸回來,錢都給了他。

奶奶會在我給彆人倒茶水的時候走過來,搶走我手中的熱水瓶,怕我被熱水燙到,所以她就搶上前,可每次被燙到的好像都是奶奶。

我會慢慢把水倒出來。

奶奶卻很心急,恨不得一下子把水給倒滿,濺開來的水滴落在皺巴巴的手臂上,還是滾燙的,可她沒有躲一下。

媽媽不在,奶奶見了那些抽煙的人更是要嘮叨上好幾句。

抽煙有害健康。

奶奶一直明白這點,所以一直勸老爸少抽點煙,但老爸戒不掉,也可以說是,從沒有戒過,外麵彆人給了煙就抽,一下子有兩三根就放在耳朵背上,活脫脫一副拐特貨模樣(吊兒郎當),在他自己家裡,就是對著窗戶抽煙。

一天一盒,抽的是紅雙喜。

後來,又抽過彆的,最後一直在抽的是硬殼的利群香煙。

當然,中華最好。

這煙,貴。

愛抽煙這點不像爺爺。

爺爺雖然小氣,但是他不光對彆人小氣,對自己更是小氣。

好處就是,爺爺不會抽煙,不會打牌,喝酒隻是偶爾喝一點。

過年過節要先請祖先吃飯,一個一個瘦瘦長長的小酒杯擺了一排,七個還是八個的忘了,酒杯旁都配著一雙筷子,桌子有四麵,三麵擺酒,一麵擺大紅燭,插在專門的架子上。

這些物件都裝在一個空的鞋盒子裡。

裝酒杯的是空泡麵袋子,康師傅的香菇燉雞麵,綠色的包裝紙,沒有撕破,也沒有剪過,是直接捏著正麵和反麵的那一豎條慢慢讓袋子開出口子來的。

這樣能多裝些。

鞋盒一年要拿出好幾次。

端午,清明,過大年,過小年。

祭祖一桌還不夠,爺爺會搬出兩張方凳子拚成一個小桌子,隻放兩個稍大些的寬口小酒杯,配上筷子,讓太爺爺和太奶奶吃這裡的。

這裡擺吃飯用的小碗裝的菜,大桌擺大碗裝的菜。

作揖祭拜過後。

爺爺會燒錫箔紙。

這是我和妹妹都喜歡的一個環節。

雖然聽到過小孩子玩火會尿褲子這樣的說法,但小孩子就是喜歡玩這些大人不讓碰的東西,越是不讓越感興趣。

奶奶嫌棄錫箔紙臟,有一點點亮閃閃的東西會沾到手上,所以不讓我們燒,爺爺卻很樂意讓我們幫忙燒這些,不過,爺爺的初衷並不是讓我們兩個燒著玩的。

爺爺大概是個老頑固。

奶奶的菜剛端上桌子,我和妹妹隻是看了一眼,他都要我們說上半天大道理:“現在不能吃,要讓祖先們先吃,吃了就是對祖先不尊敬,那祖先就不會保佑你們讀書讀得出了,等一會,現在先讓祖先吃,讓他們保佑你們以後上清華北大,財源廣進發大財……”

我們也沒想吃,隻是會盯著看等會能吃什麼。

奶奶卻根本不在意這些,讓我們餓了就吃,想吃什麼就吃什麼。

爺爺當然不樂意。

奶奶也有她的道理:“要是祖先都在,看到我們這兩個這麼可愛的雙雙子,也會讓她們先吃一點的。”

爺爺是說不過,隻能將這祭祖的流程走得快一點。

酒杯得倒酒,用的是黃酒。

每一杯不用倒滿,倒一點就行。

我們會幫忙一起倒。

等祭拜完,燒完錫箔紙,再等上一會,我們就能開吃了。

爺爺喜歡收拾完再開始吃。

我們吃飯,他就拿著一個漏鬥,把酒杯裡的酒都倒回到黃酒瓶裡,倒出來的黃酒太多,爺爺喝不完,祭祖用的黃酒,一半都得重新回酒瓶裡待著,另一半則倒在吃飯的小碗裡,被爺爺喝掉。

奶奶罵爺爺蠢:“你一杯一杯倒,倒到什麼時候去,先都倒在小碗裡,再直接把小碗裡的倒進去多快。”

爺爺不肯,還有他的道理。

那手中的小酒杯就算已經倒完了酒,還要拿著倒放一會,等著黃酒慢慢滴下來一滴才肯放下,爺爺真的是不想浪費一點點。

擦小酒杯又要裡裡外外擦上半天。

先用濕抹布,再用乾的。

太過細致顯得斤斤計較,尤其是這種不會自己拿來喝酒的酒杯,沒有必要擦得如此乾淨。

我和妹妹雖沒喝過酒,但也喜歡把飲料倒在這種小酒杯裡,慢慢喝著玩。

爺爺擦得更仔細了。

奶奶還是嫌棄這種酒杯不好,要讓我們用吃飯的碗倒飲料,爺爺在這種事上倒是會慣著我和妹妹,硬是把小酒杯放到我們的麵前。

爺爺喝黃酒。

我們就喝飲料。

偶爾,也會喝一點啤酒。

還會碰杯。:,,,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