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過中飯,我們回奶奶家了,晚上還要帶著爺爺一起去吃晚飯。
爺爺不在家。
小白居然聽到開鎖聲叫了兩下,和它的媽媽大狼狗一樣變得敵我不分了嗎?
“叫什麼叫。”
奶奶的虎吼聲很快讓小白安靜。
我們走進去。
小三花貓肯定不在家。
家裡隻有小白,還被關在天井裡,一向很少叫喚的它擔起了看家的責任。
可是奶奶還是嗬斥它。
小白也很乖,隻是它的眼神很憂鬱,我盯著它看的時候,它總是移開視線,像有心事,我想其中一個原因和奶奶有關。
可我能說些什麼,做些什麼呢?
小白還是一如既往如此,作為一條帥氣的年輕公狗,它還沒有自己的孩子,沒有體會到成親的快樂。
這才是根源吧。
我想,我該找機會哄哄它,不願出去遛遛,隻能多摸摸它的腦袋,安撫一下它的心情。
小白對我來說,一樣重要。
來發走了那麼久,我不該再忽視小白,免得以後留下遺憾。
沒能照顧好來發,也沒能照顧好小白。
幫助小白變得開心起來。
這是我能做的。
至於其他人,老爸回店裡繼續做生意,大姑媽一家人準備著明天的接親事宜。
到時,就能見到漂亮的新娘子了。
穿上白色的婚紗,上了妝,我覺得都是差不多的模樣,如果能見到中式婚禮,才算開眼界,可惜那樣會更貴。
中式的更注重細節。
中國人成親必須要大擺宴席,一方麵告訴親朋好友家有喜事,擺酒席讓臉上有麵子,另一方麵,彆人擺酒席,自己不擺怎麼收回份子錢呢?
來來回回浪費的都是自己的錢。
留著踏踏實實給新婚夫妻過日子不行嗎?
我討厭“禮尚往來”這種關係,過年的時候總把東西提來提去的,彆人送我們的,我們再送出去,最後到手的不見得是想要吃的東西。
錢留著,給自己買喜歡吃的不行嗎?
“你不對彆人好,彆人也不會對你好。”媽媽這話不是頭一次說了,但每次說都是希望我能明白這個道理,“你對彆人好,彆人才會對你更好。”
更好?
我喜歡抓字眼。
大人們這麼說還不是想要求回報?
所以禮尚往來,送禮求人辦事,破壞了一種我在意的東西,公平。
占便宜的事我不想去做,不想去占彆人便宜,也不想彆人來占我便宜。
說到這,不得不提一件事。
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塊錢,沒有去交給警察叔叔,算不算占便宜?
這種應該不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