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向一點就好了。
媽媽說:“阿二還好,見到認識的人還知道笑笑,你呢,見人連招呼都不打,要是外向一點就好了。”
所以,我內向,更內向了。
我無法理解,在他們眼裡,為什麼就是外向比內向好?
我也曾質問過他們。
得到的回應是,他們說:“我們從沒說過外向比內向好,太外向了也不好,但你實在是太內向了。”
是我太內向了。
所以,他們沒說,我也覺得他們說了。
我討厭被說的感覺,明明和妹妹在一起有說不完的話,和彆人就是不想說話,我想明白了,我討厭彆人,和討厭的人多說一句話都會不開心,不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嗎?
彆人外向,而我討厭外向。
我討厭外向的人,討厭和外向的人一起相處,他們步步緊逼,熱情洋溢,可以和誰都成為朋友,那還缺我一個嗎?
我隻想要那種獨一無二的存在,雙胞胎姐妹是不一樣,但永遠被彆人放在一起在嘴邊談論,和獨一無二搭不上邊。
“你們是雙胞胎啊,好像啊。”幾乎遇見我們的人都會這麼說。
不止是我們,遇到彆的雙胞胎,他們也會這麼說,這幾乎是遇見雙胞胎之後最常見的打招呼方式。
大概和“你們家孩子真乖”,“真可愛”,“真懂事”,“真好看”是一類的。
根本不了解,就妄下定論。
媽媽就喜歡在我和人打招呼後,被這樣誇獎一句嗎?
這樣,她就會覺得臉上有光?
哼。
就算像,是哪裡像?長相嗎?一個胖一點一個瘦一點,看不出來嗎?
菲兒一眼就能看出來,彆的同學見到我和妹妹走在一起,總說我們好像,簡直一模一樣,到底是在誇我們還是拿我們尋開心。
我想和彆人做朋友,但彆人第一句話永遠是問我,你是不是有個妹妹。
如果知道我有妹妹,就會說,你怎麼不和你妹妹在一起玩啊。
遇到內向的人,他們也會說,你還有你妹妹。
我給不了彆人獨一無二的關懷,因為我已經有了最想要關懷的人,那就是我的妹妹。
至於乖。
聽到這個字就覺得好笑。
誰家孩子不乖?再調皮搗蛋,敢在他們家長麵前說一句不好,除非不是親生的,不然都得和你急。
我的脾氣時常會控製不住,稍有不如意就開始對奶奶大吼大叫。
我不想讓人隨便碰我的衣服,替我整理那些屬於我的東西,就算是奶奶都不行。
我想和妹妹變得不一樣點。
我幻想有一天進到教室,我可以站在講台上,麵對大家笑著說,大家好,我叫軒文,我還有一個妹妹,我們是雙胞胎,我是姐姐,今天,我給大家帶了禮物,希望大家以後可以記住我,我叫軒文。
不是什麼雙胞胎。
我就是我。
那樣的我還真是,不真實。
這種中二至極的情節,估計也就裡會有,令人心馳神往,越發沉迷。
“買故事會嗎?”
這老頭雖然挺和善,但買來看這種事還是不太光彩,雖然想看,但不想被說教。
“有新的嗎?”
“還沒到。”
我們匆匆走了。
這條路幾乎天天要走,一旦被說了小小年紀不學好學會看了,我想,以後的日子都不能在路過這裡的時候抬起頭來。
原本我們想買雜誌看的。
妹妹說:“我在學校裡看彆人買過,大概十塊錢一本,裡麵有很多東西可以看,有關於動漫的各種消息,各種短篇的故事,笑話,還有,各種可以供我們臨摹的彩圖。”
當然,這最後一句話,是我自己猜的,妹妹隻說了裡麵有很多好看的圖片。
“都是什麼圖片?”我好奇。
妹妹難掩激動:“有動漫人物的,也有那些插畫師自己原創畫出來的,彆的地方都看不到,隻有雜誌上有。”
隻有,雜誌上有,聽到這話,我的心情激動起來,想要,好想要一本妹妹說的這種雜誌啊。
哪裡能買。
書報刊。
周五放學,向來是我們最開心的時候,我和妹妹在老爸店裡吃完飯,對著還有兩天時間可以去完成的作業隨便敷衍了一下,悄悄談起了有關雜誌的事,並敲定於今日,定要買一本回家。
畢竟,上一次,我們落荒而逃了。
趁著幫老爸帶一本故事會回家的機會,我們抓緊時間去看那些雜誌,五花八門的什麼都有,還有封麵印著角色人物的書,看上去很好看的樣子,掛得整麵都是。
這一定就是彆人口中好看的雜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