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第九十五章:大穿梭機(1 / 2)

吃完晚飯之後,又進入了不知道乾什麼好的時間。

以往薑禕成這個時候在自己家裡,大概也就是網上衝浪一下兒,順便看看有什麼有意思的視頻或者同行兒們的直播錄像。

被那二百億債款壓在頭上,她也沒法進行什麼其他的娛樂消費。能夠躺在自己舒適的床上放鬆心情,這就是在精神壓力之下逃避現實的成本最低的方法了。

然而白沅家畢竟不是她自己家,而後天就要進行“天極光”空間站直播,薑禕成非得回自己家也不太合適,就隻能有點兒尷尬地呆在這兒。

“對了……”薑禕成終於想到了一件聽上去還算合理的打發時間的事情,“你還沒試駕過我的穿梭機呢,要不要趁今天晚上試駕一下兒?雖說是可以掛到全自動模式,但要是對內部結構一點兒都不熟悉,那也說不過去啊,是不是?”

她那架配給“熱寂”級長航程曲率驅動飛船的巨型穿梭機,的確不是住在地球的一般人能坐得慣的。

雖說在政治經濟上人類文明可以大致分為“地月經濟圈”和“火星經濟圈”,但住在不同地方的人生活習慣肯定有相當大的差彆。而地球作為太陽係內唯一的宜居行星,其上的生活不得不說還是比其他地外殖民地要舒服一些的——或者,用更準確的說法,是更“自然”一些。

一個與地球時代普通人生活差彆甚遠的地方是,當星際航行時代的人自稱自己住在某個除地球之外的自然天體上時,他們事實上並不“居住”在那顆行星、小行星或者衛星上。

還是那句話,長期處於低重力環境對於人類的生理結構而言是相當不利的。因此個人信息裡寫著住址在月球基地、火星基地或者小行星帶某行星表麵基地的公民,隻要不是特殊情況,則都會每隔一段時間就回到1G重力環境進行恢複訓練。像彭來等常駐木星衛星上的課題研究組成員,還會定期回到地球休假。

也就是說,雖然月球基地和火星基地加起來有數十億居民聲稱長期居住,但事實上月球和火星壓根兒就不適合人類居住。

月球也就罷了,畢竟是地球的衛星,而且是距離地球最近的無大氣天然天體,建成科研社區和太空運輸的存儲中轉區也是符合邏輯的。而火星基地的建立,則完全是那波脫離地球經濟圈的有錢人“炫耀”的結果。

富豪們為了脫離地球社會的約束,強行在原本不適合移民的火星建成了一個新家園。同時火星基地的建成,本身也是資本自由支持者對其他人進行的技術和資源炫耀——最初的火星居民可正是當時人類社會中的“人上人”。而這些“人上人”給火星基地帶來了新的市場,不少普通人也為了工作移民火星,主要從事各式各樣的服務業。

有錢人們自然是怎麼舒服怎麼來,一周五天住在火星表麵的玻璃全景房裡,周末兩天意識進入地府自由玩樂,讓智能家居係統把身體送到去自動做定製的恢複訓練。而普通人可負擔不起這樣的生活,同樣是一周五天在火星表麵工作,周末還得自己開著穿梭機離開地表基地,找個有模擬1G重力的環境休息,讓自己的肌肉得到正確的牽張刺激。

因此,生活在月球和火星表麵的人們常自稱“候鳥”,而他們使用穿梭機的頻率也比地球居民高出不少。

地球上的普通人一般要坐穿梭機也就是短途旅行,例如去周邊空間站之類的,幾個小時之內就能搞定。可對於那些生活在月球、火星或者小行星帶的普通居民們而言,很多時候穿梭機反而要承擔提供模擬1G重力的功能——因為去其他具有模擬1G重力的空間站還得住酒店繳費,不少手頭兒拮據的普通人②都會租一架穿梭機開著1G加速,繞著天體轉幾圈兒就當是模擬1G重力的恢複訓練了。

在穿梭機裡呆上兩天當然不如在空間站的正常房間裡舒服,但因為省錢這也成了地外殖民地居民們的生活特色。

正所謂有需求就有市場。當飛船設計師們為了迎合地球居民短途旅行的需求設計出輕便小巧的穿梭機時,針對地外居民們有時候需要在穿梭機內短期居住的需求,單獨賣給地外殖民地的穿梭機也被設計得越來越大。

薑禕成經手設計的這款“熱寂”級配套穿梭機,雖然被銷售人員戲稱為“巨型八爪魚”,但單獨放到火星殖民地的租穿梭機市場或者穿梭機二手交易市場上③,銷量也是不錯的。生活在便捷宜居的地球上的居民,大概很難理解那些日常處於低重力環境下的人們,對於可以在其中走動過夜的穿梭機的需要。

白沅剛開始見到那架“巨型八爪魚”時也被著實驚了一下兒,不過他作為同樣是廣義上“星際”探險家的網紅,對於類似主要賣給非地球人的中大型穿梭機大概長什麼樣兒還是有概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