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第一百一十四章(2 / 2)

按照白沅的原計劃,這個時候他們應該去商店,找到冰櫃從裡麵拿點兒密封後高溫滅菌的罐頭。如果罐頭包裝的材料比較穩定,裡麵的食物能保存很久,可以說是廢棄的老式空間站中唯一能吃的東西了。

不過現在要去先修空間站外部電路,吃飯的事兒顯然得放放。

——

薑禕成跟著白沅飄回了客艙的艙門,通過密封艙回到了穿梭機裡。

白沅先去穿梭機的倉庫裡,拿了兩套宇航服,宇航服的背後背著充滿的壓縮空氣瓶。

宇航服是硬質的服裝,用以維持對人體表麵的一定壓力,裡麵的空間很大,足以讓人穿著防護服再套進去。

薑禕成和白沅各自七手八腳地穿上宇航服,重新戴上頭盔,合上麵罩,用氣泵給宇航服加壓,並進行氣密性測試。

地球時代的老式宇航服有很多層,其中單有一層氣密限製層用於加壓。然而星際航行時代的宇航服在改版了N次之後,這一層已經用彈性材料和液壓外骨骼er進行了替代,加壓是直接加壓於內腔,因此每次穿上之後都要檢驗氣密性。

好在現代人檢驗氣密性已經不像以前那麼麻煩了。

現在人們如果要在穿梭機上臨時換宇航服,檢驗氣密性可以通過一種特殊的折射率掃描儀完成。這個過程也容易,就是先穿上宇航服,往裡麵充氦空氣③,然後用這個折射率掃描儀往全身掃一遍。

由於氦空氣比正常空氣密度更小,其折射率也與正常空氣不同,這一折射率掃描儀便能夠“看”見宇航服上連接處釋放的微小氣流,從而檢測出沒有密封的地方。在檢測出氣密性不佳處之後,人們就能用光敏膠④把漏氣處塗上,再通過折射率掃描儀上的紫外燈讓光敏膠交聯,從而達到密封的效果。

而配合這一氣密檢測和密封方式,穿梭機的駕駛員和乘客們便可以在空間狹小、安裝不了全套宇航服檢測裝置的艙室裡完成對於宇航服基本功能的檢驗。隻是拿著折射率掃描儀照全身的動作有些滑稽,用光敏膠密封宇航服各個接口的動作更有點兒搞笑,很多日常開穿梭機進行太空作業的“老鳥”把這形象地稱之為“太空搓澡”。

薑禕成一般在直播裡都不會遇到需要這樣“搓澡”的時候。她做外星生存挑戰,很少會有暴露在真空環境的情況,而在有大氣行星表麵進行活動時穿的防護服,它本身氣密性的其實就不太嚴格。而這次要在直播裡進行太空作業,甚至要進行太空行走去找到斷路處修好線路,還真是超出了薑禕成的預想之外。

不過鑒於她也沒有偶像包袱,並不是什麼非常愛惜自己形象的人——否則她也不可能做野外生存的主題,每次都弄得灰頭土臉——在眾多深空引力頻道的觀眾麵前穿著宇航服“太空搓澡”倒也沒什麼。

可是當薑禕成把宇航服穿上、檢驗了各個接口處的氣密性,正準備往泄露處抹光敏膠時,白沅卻直接把折射率掃描儀放下,抱著工具箱準備出發了。

“哎……”薑禕成剛要說什麼,卻又停住了。

她迅速地考慮了一下兒,既然深空引力頻道的基調就是這樣高冷少言的,那她肯定也得少說兩句,例如現在最好是彆說話免得又打斷白沅行動的流暢性。但是她還是覺得,就衝白沅那樣兒隨便用折射率掃描儀往身上繞了兩圈兒,根本起不到什麼檢驗氣密性的效果。

而且事實上都不用拿儀器檢測氣密性,是個人都知道頭盔和宇航服之間的連接肯定有縫隙,畢竟宇航服很少使用,但是頭盔每次出航都會戴,接口處早就產生細微缺損或者變形了。而白沅連往頭盔和宇航服領口之間都不抹點兒光敏膠,未免顯得像是個重大疏忽。為了安全考慮,她還是得提醒一下兒。

“那個……”薑禕成壓低聲音,換了一種更委婉的方式提醒道,“要不我幫你檢查一下兒背後的氣密性?”

她以為自己的意思已經夠明確了,誰知道白沅像是完全沒明白,連頭也沒回就回答道:“不用,我檢查過了。”

他那就隻是把掃描儀往身後揮了一下兒,這就叫“檢查過了”?薑禕成不是很懂,她甚至覺得白沅都沒有仔細看掃描儀上的示數和模擬圖像。

但是如果現在在直播裡跟白沅理論檢測氣密性的重要性,這就成翻車事故了。因此薑禕成還是明智地閉上了嘴,沒有再說什麼。

好在他們出艙門到真空環境裡沿著客艙外殼走兩步再修個電路,應該也就是幾分鐘到十幾分鐘的事兒。宇航服有彈性材料和液壓機械臂層維持整體壓力和形態,而攜帶的壓縮氣瓶也很充足,有些地方輕微漏氣其實問題不大。

————————————

注釋:

關於在真空中維持一定壓力:據說在發明宇航服之前,上世紀的科幻作品中也曾構想用緊身衣的彈性達到此目的。

②此處的外骨骼指動力外骨骼,帶有傳感器收集人肌肉運動信號並進行等比例(或按照其他映射方式)放大。在這裡要使用外骨骼,是因為維持壓力的彈性材料同時也會約束人的動作,因此在穿戴此種宇航服時完成相同的動作需要更大的力。

③氦空氣:在正常的空氣物質構成中用氦氣代替氮氣,目前常用於深海潛水員使用以防止減壓病。減壓病的成因是在高壓環境中氮氣在血液中的溶解增加,快速減壓後溶解的氮氣在循環係統中釋出形成氣泡造成血管栓塞,而氦氣在血液中的溶解度很小,不易造成快速減壓後形成氣泡。

④光敏膠:即(廣義上的)UV膠。其中的光引發劑在紫外照射下產生自由基引發交聯反應,從而使較為稀薄的膠狀物轉化為固態。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