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第一百九十六章(1 / 2)

蘭科花展確實有很多人。

本來以為都應該是些花卉或者博物學愛好者為了閒情逸致來散心,應該沒有多少人到現場觀展。結果到了才發現,這次來看蘭科花展的遊客卻不是一般得多。一問才知道,原來多數人是衝著難得一見的“水晶蘭”活體展來的。

薑禕成還尋思著,這“水晶蘭”又是什麼人工育種的稀奇蘭花,竟然讓這麼多不關心植物學的普通市民都興致高昂。

結果她打開手環的投影,接收到現場的電子手冊之後看了一眼,才發現這“水晶蘭”不就是鹿蹄草科②的那個麼?鹿蹄草科和蘭科,一個是雙子葉植物,一個是單子葉植物,可是差了十萬八千裡呢。

不過手冊裡又有對於為什麼蘭科花展要展出水晶蘭的解釋:“因鹿蹄草科物種較少,水晶蘭活體培育特展被安排到這次蘭科展出。”

說的是因為鹿蹄草科觀賞物種不夠辦一個單獨的花展,但誰都可以料到,水晶蘭特展放到蘭科花展,絕對能提高不少蘭科花展的知名度。尤其是對於植物學的內行人來說,這次展出活體水晶蘭,主要是為了展出最新發布的“富菌絲腐生培養基”。

從介紹上來看,這玩意兒雖然叫“培養基”,但實際上就是一塊菌種,可以用水(蒸餾水即可)泡發,之後種在相應的“基木”上,然後把乾燥的水晶蘭種子放上去。水晶蘭沒有根毛,是通過共生菌絲吸收水和營養物質,在這塊“富菌絲腐生培養基”裡,就是吸收“基木”中的營養。

這樣相當於直接提供了外接菌絲,強行給植株“輸液”。根據植物的補償效應③,水晶蘭此時即使在環境溫度濕度等方麵條件不是那麼適合,也一樣可以維持生存生長。

不過研製這個培養基的團隊,其目的顯然不是為了單純解決水晶蘭常規養殖的問題。從原理上看,這種培養基不光可以適用於腐生植物,而是可以當作嫁接技術的升級泛用替代版,強行通過菌絲“輸液”對所有植物都可以使用。如果說植物細胞自帶的全能性已經使組織培養法可以從理論上挽救所有植物,那麼這種活的培養基則可以用供體給生長不佳的植株輸送活力,進一步降低了一些奇特性狀的育種難度。

雖說能用來養水晶蘭的培養基,拿來做普通的育種工作可謂是大材小用了,但對於商業化的產品而言,很多時候應用都是這樣兒的“大炮打蚊子”。在設計的時候,功能必須留有餘量。

何況對於這種培養基感興趣的,可不止是專業或者業餘的植物學研究者,很多愛好園藝的普通居民也會用到這種東西。畢竟用在日常園藝中,“基木”可以選擇蘿卜、馬鈴薯這樣常見又好養的物種,隻需要買菌種就能把院子裡那些常見植株利用起來養珍稀植物,這錢花得不虧。

果不其然,在水晶蘭特展所在的溫室裡,就有專門零售“富菌絲腐生培養基”的鋪位。很多遊客都還沒見到水晶蘭本體,就對這新發布的培養基先下單了。

不過薑禕成不算是什麼園藝愛好者,相比之下還是更關心那展出的水晶蘭活體。

她並非沒看過水晶蘭,畢竟這種植物在地球時代還挺有名的,尤其是其腐生和不需要光合作用的生活習性,使得當時的人們常把它與陰曹地府和死亡聯係起來。而現在“地府”已經成了純意識所在的虛擬世界的彆稱,人們倒也不會對“陰間”的事情諱莫如深了,水晶蘭自然也就少了許多玄而又玄的附加概念。

不過新鮮倒也是挺新鮮的。雖然沒有葉綠體的真菌多的是,但沒有葉綠體的植物卻不常見到。仔細想想,菌類作為比植物更早形成的進化支走了腐生這條道路,而水晶蘭作為高等的被子植物④卻重新回歸到了腐生的路子上……該如何評價呢,“年少不知軟飯香,錯把青春倒插秧”⑤?

終於繞過眾多現場下單培養基的園藝愛好者,而目睹了展出的水晶蘭活體的真容,薑禕成卻一時間有些懷疑自己的記憶。

在她的記憶中,水晶蘭應該是那種外表並不怎麼好看、隻因為其通體無色素而顯得稀奇的矮小植物,然而這裡展出的植株卻相當高。高的足有半米,矮的也有兩尺多,遠超自然狀態下水晶蘭的個體尺寸。而且它們的花冠也長得很大,肉質的花瓣汁水豐沛,相比於野生植株而更加透明。

這麼一看,強行用供體進行“輸液”倒是極大地激發了這個物種的生長潛能。不過這是意料之中了,所謂的自然環境至少對於植物而言可並不是最適環境,據說很多植物最適的二氧化碳濃度可達10%,但是在那個濃度下高等動物恐怕早就掛完了。

而除了原生態的野生型水晶蘭之外,展出的還有許多人工選育的變異品種,其中大多是基因工程轉入控製色素合成基因的觀賞種。有一些長得很高,花冠是鮮黃色的,而外層的苞片帶一些綠色,大概是同時表達葉綠素和葉黃素所致。還有一些有其他紅色係、藍色係和紫色係的鮮豔顏色,想必是與pH值控製也有一定關係。最有意思的是一種花冠為黑色的水晶蘭,其實也就相當於半透明的灰色,看著倒不是太好看,但讓人好奇這種性狀是如何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