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餘不明白,德榮大師為什麼說廣南府的麻煩不在安南人身上。
當他提出這個疑問,德榮大師一番解釋後,謝餘這才明白,這廣南府的形勢到底有多複雜。
話說當初太祖皇帝建立大雍朝,這廣南府還掌控在土司的手上。不過太祖皇帝那時兵強馬壯,所以上位不到十年,廣南土司就表示歸順。
太祖十五年的時候,廣南府便設了起來。
而當時的廣南府編製,就是一個知府、一個同知,下邊還有照磨、通判、經曆等官員。
知府“掌一府之政,宣風化、平獄訟、均賦役,以教養百姓”。
不過因為廣南府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很多人都不願意來此為官,因此廣南府的知府,往往由流官充任。
那時候流官知府大多數在省垣或者臨安辦公,很少有常住廣南的。
所以從太祖皇帝時起,廣南府的大小事務,基本上都是由同知來處理。
而同知,則一直由土司首領儂氏世襲。
不過永安年間,皇帝和外邦打了不少仗,國庫虧空。
急需銀子的他發現廣南府這麼多年,一直收不上多少稅銀。
於是他不高興了!
他下了個命令:廣南府的知府,以後不能再“遙控辦公”。
哪怕是流官,也得在廣南府“坐班”。
這下不光是那些知府們叫苦不迭,土司同知也一肚子不爽。
人家雖說是同知,但這麼多年在廣南府這一塊,絕對稱得上是土皇帝!
如今你突然安排一個“空降”領導過來,哪怕隻是名義上的一把手,也讓這個土皇帝處處掣肘。
後來永昭皇帝周祁登基,土司首領著實鬨過幾回,到最後乾脆上書皇帝,問這知府能不能讓土司自己來當。
周祁自然不會同意。
因此這廣南府同知和知府……或者說是和大雍朝廷的矛盾,越來越深!
“如今的同知儂印祖,與那知府齊宏易之間,隻是維持著表麵上的和氣。其實早就不知明爭暗鬥多少回了。”
“這次安南政變,那莫登勇想要將黎家人斬儘殺絕!結果那黎氏王朝繼承人黎寧跑脫了。據說那黎寧如今就在土司的手中。”
“但儂印祖不交人也不承認,就是希望安南人把事情鬨大,讓那齊宏易無法收場。等大雍朝無能為力的時候,他再出手。這樣一來,他再要知府的官職,就名正言順了!”
雖說德榮大師是個出家人,但不得不說,他對廣南府的局勢,還是了解的非常透徹的。
“這麼說,想要徹底解決安南人犯邊的麻煩,就得說服儂印祖?要麼讓他出手,要麼讓他把黎寧交出來?”
德榮大師點了點頭:“不錯!但想要說服儂印祖,就得讓朝廷鬆口,封儂印祖為廣南知府……”
這是個死結啊!
謝餘笑了笑,對德榮大師道謝:“多謝德榮大師告知這些。您要不說,我真說不好要在這裡做多少無用功呢。”
德榮大師搖頭笑道:“不必客氣。你既知貧僧師兄與我的關係,那想來與貧僧師兄一定也是關係匪淺。”
“貧僧在廣南萬壽寺經營多年,不說實力如何,但在江湖上,也算是能說得上話。你以後但有需要貧僧幫忙的,儘管開口。能幫的,貧僧一定幫!”
“多謝!”
因為擔心南湖幫的人,會在大家回去的路上設伏。
所以謝餘讓陳義一人走小路回府兵大營,然後帶人過來接大家。
半日後,轟隆隆的馬蹄聲響起,萬壽寺內的水井,都被震起微瀾。
僧人們差點以為是安南人的大軍打過來了,一個個全都拿起武器準備迎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