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二天早晨,趙無垢和王軒起床便直奔和濟齋。
穿雲街是條明代老街,街上做老行當的店鋪著實不少,風箏、剪紙、打草鞋等,很多已經變成了半表演的性質,供來往的遊人參觀。
鋦瓷的店麵最大,圍觀的人也多。店主同樣姓王,年紀看起來跟昨天那位吹糖人的大爺差不多,穿著件紫紅色的唐裝,鼻梁上架著副老花鏡。
因為手上還有個鬥彩花瓶的活兒需要收尾,王老師傅歉意的請他們小坐片刻,讓自己的外甥先帶他們參觀下。
與宋盞四目相對的那刻,趙無垢愣怔了半秒。無巧不成書,職業介紹所的宋主任,竟然就是王老師傅的外甥。
“真巧。”眼前的宋盞一身黑色的唐裝,斯斯文文的。
“宋主任。”趙無垢也微微頷首,又指指旁邊的王軒介紹道,“我朋友王軒。阿嚏!”
話沒說完,趙無垢就打了個大大的噴嚏,他不好意思的跟旁邊的兩位道歉,“好像有點著涼。”
幾人互相打過招呼,便往後院走。路上,宋盞摸出個金色的單片式眼鏡戴在右眼,那副眼鏡做工非常精巧,鏈子底端綴著荷葉狀的夾扣,看起來頗為風流雅致。
看著那個金色的荷葉狀夾扣,趙無垢恍然大悟,原來平常宋主任夾在西裝上充當領針的,就是眼鏡的夾扣。
三人剛進後院,便看見院子裡堆著上百個大大小小還沒來得及拆封的快遞箱。
“領導,你網購有點凶啊!”王軒打量著院子裡堪比學校收貨點的壯觀景象。
宋盞笑了笑,解釋道,“不是我買的,是各地寄過來修的東西,這幾天剛到的,還沒來得及拆。”
“難怪我爺爺那把壺要等三個月,原來有這麼多東西排隊啊。”王軒恍然大悟,他轉過頭,賣弄的看著趙無垢,“對了,少爺,聽過有句老話叫做‘沒有金剛鑽,彆攬瓷器活’吧?知道來自哪裡嗎?”
“鋦瓷。”預習過功課的趙無垢秒答。
“那你知道鋦瓷起源於什麼時候嗎?”
“起源很難考據,但北宋的《清明上河圖》裡就可以看到‘鋦瓷’的情形,所以應該有千年的傳承曆史了。”趙無垢對答如流。
賣弄不成反被秀一臉的王軒:………………
學霸這個外星球物種真是太討厭了!
所謂鋦瓷,就是將打碎的瓷器重新拚接,用鋦釘鋦緊縫隙或修補殘缺處的修複手法,它和金繕一樣,都是修複破損瓷器的手藝。大到裂開的水缸,小到破碎的酒杯,鋦瓷這門古老的行當都可以大顯身手。
走進和濟齋後堂,從地上到桌麵再到櫃子,瓷器堆得滿坑滿穀,青花、五彩、祭藍、霽紅釉,色彩斑斕琳琅滿目。再仔細看,果然都是破損後鋦好修複的瓷器。
宋盞指著那些瓷器介紹說,櫃子裡的是王老師傅自己的得意收藏,其它的,則都是修複好之後主人尚未取回的物件。
玻璃櫃最外邊擺著個天青色的瓷盤,銀色的鋦釘全部做成了梅花狀,沿著盤子裡的梅枝狀裂紋,布滿盤麵,一副韻味獨道的折枝梅花圖渾然天成。
青瓷盤旁邊是個黑色的鷓鴣斑茶盞,最上邊缺角的杯沿處包著片漂亮的金色荷葉,荷葉下麵,細小的點狀釘沿著裂縫密密而落,巧妙的組成荷葉的莖杆,活潑靈動。
下層擺著的是葵瓣口的白瓷碗,杯壁上幾根金竹斜晃,雀鳥驚飛,仿佛可以聽見風吹過的沙沙聲,仔細再看,無論是雀鳥,還是竹子,其實都是精心製作的異形鋦釘。
再往裡有個大盤,用青花、黑瓷、白瓷、青瓷等數種來自不同碎器的瓷片鋦接而成,構圖精妙,耐人尋味。
王老師傅爐火純青的鋦瓷手藝,完美給這些殘器賦予新生,並增加出獨特的韻味。
王軒忍不住提前打開便攜式攝錄機,開始收集素材。
因為幾個月前送茶壺過來的時候就提前溝通過,想借著這次修補紫砂壺的機會拍攝視頻放上網,宋盞並沒有阻撓他拍攝,隻是笑著說了句,“你們年輕人真是愛折騰。”
兩個小時後,終於輪到他們坐在王老師傅麵前。
王軒之前送來的那把紫砂壺,壺蓋邊緣碎了塊,壺身掉了兩塊,在鋦瓷來講,這樣的‘傷’還不算太嚴重。據說,王老師傅去年還修複過一個碎成四十二塊的花瓶。
鋦瓷的流程基本可以分為五步,首先要找碴兒對縫,其實就是把碎片按照原樣先拚起來。然後根據瓷器的樣式和碎裂的位置和缺漏處的狀況,構思修補的方案,確定鋦釘形式、數量和位置。
王老師傅昨天已經做好找碴兒和對縫,也大致在心裡已經打好鋦釘的腹稿,跟王軒簡短交流了下,便開始第三個步驟,在茶壺上為鋦釘打孔。
打孔工具,就是俗語裡提到的‘金剛鑽’。這個步驟,難度最大的地方在於釘孔不能鑽透瓷器的器壁。所以,王老師傅打孔的時候,旁邊三人都跟著屏氣斂息,生怕打擾到他。
宋盞又戴上那個單片眼鏡,給王老師傅打下手。
王軒掌鏡,趙無垢不出鏡的時候就在旁邊打光。四個人全都按部就班的忙和起來。
等到進行到第四個步驟,製作鋦釘以及上鋦釘的時候,三人的狀態就放鬆了許多。
“我爸說,這把茶壺陪了我爺爺三十多年了。它比我的年紀都大。”王軒看著那把茶壺,跟趙無垢感歎。
說起來,要不是老爺子每天拿來喝茶的紫砂壺不小心摔壞了,王軒都不知道,世上還有種叫做鋦瓷的神奇手藝。補衣服聽說過,哪聽說過補瓷器啊?
趙無垢正在好奇的打量金剛鑽頂端的那顆鑽石,聽到王軒的話,唇角漾起溫和的笑意,“等到修好後,它還能陪你爺爺三十多年。”。
低頭剪鋦釘片的宋盞聞言,深以為然的看了趙無垢一眼,也附和道,“沒錯,至少三十年。”
“那敢情好,以後,我爺爺每天又能繼續上午糟蹋琴棋書畫,下午揮霍詩酒花茶的生活了,過得肯定快活。”原本繃著唇線埋頭修瓷器的王老師傅也被嘴貧的王軒逗笑了,“讓你爺爺聽見,準得揍你。”
起了話頭兒,四人間的氛圍輕鬆起來,開始邊做活兒邊聊天,王老師傅也談性頗濃的講起很多關於走街老行當的小典故。
比如,走街的老行當,大多會帶個撥浪鼓,根據行當不同,波浪鼓的分類也有二十多種。鋦瓷的,敲著兩個背貼的瓷盤做成的撥浪鼓;用皮撥浪鼓的是做雜貨買賣的;賣胭脂水粉的,撥浪鼓下麵是皮的,上麵會多出個小銅鑼。
百多年前,京北大小胡同裡煙火氣濃厚的市井生活,便在王老師傅的閒談裡繪聲繪色的展開,王軒和趙無垢聽得津津有味。
王老師傅為王爺爺的茶壺設計的鋦釘也很有趣,壺蓋上補缺的鋦釘是風箏狀,壺身上鋦釘則既有風箏也有蝶鳥,將壺蓋上的風箏狀鋦釘對準壺身上的裂紋,恰如風箏引線,配合壺身上原本刻畫的童子,便是幅稚趣天真的童子放風箏圖。
“太絕了!“鋦釘還沒上完,王軒便迫不及待的拍了兩張照片傳給他爺爺邀功。
“巧奪天工。“圍觀的趙無垢也跟著讚歎。
宋盞的唇角綻出笑意,與有榮焉的道,“每個鋦好的瓷器,都是件獨一無二的藝術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