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第 10 章(1 / 2)

擷吳香 胡銀勾 4594 字 10個月前

《擷吳香》全本免費閱讀 []

“陛下!徙民可是舊製啊。”馮度震驚極了。

這份徙民的奏表擺在案頭已有幾日,遲遲不曾用印,馮度都以為陛下給忘了。正打算提示一二,沒想到陛下竟是突然改弦更張。

穆崇淵倒並非一時興起。

早些年,北地邦國林立、征伐頻繁,土地是必爭,人口又甚於土地。

大魏初立時,人寡非常,急需充實。將武力所及之地的居民遷往都城以及其他人少的地方,是慣常的措施,此即所謂虛其心腹、以實畿甸。

出於軍事需要的徙民也有多次,既為了弱寇強國、不以民資敵,同時亦為了削弱地方豪強大族,防止他們結聚叛亂。

而今幾代人過去,黃河以北幾乎儘為魏土,人口早已不那麼緊缺。因遷移引發的暴動卻不止一例。

遠的且不提,泰始二年攻滅夏國時就曾遷豪傑大族及百姓數萬家。

那些人為了還鄉,中途殺了押送的官軍叛亂西逃,一路燒村害民,造成了很大影響。

最後出動大批兵力,許久才得平定。

朔州也曾發生過數次類似的暴動。

近幾日穆崇淵就在考慮,徙民之策究竟是否可行。上半晌猝然聽了那番話後,這才最終做下決定。

時移世異,世異則事變,與其因循舊例,不若因其勢而利異之。

邵雍對此表示讚同:“立國之初,大魏國勢尚弱,與諸國爭勝,民若不徙必失之。然此一時彼一時,陛下臨禦以來,諸國相繼覆滅,已無趨民避敵之必要,更無內實京師之必需。百姓懷土,也不樂遷徙,強逼之下民更疑懼,懼必不安,隻怕愈發要奔燕而去了。欲得之,反驅儘之,豈非得不酬失?況陛下之誌在於一統南北,時機不在目前亦相去不遠,這南地的民心也是很要緊的。”

“左丞所言也在理,可——”馮度犯難道,“按老例兒,降戶要遷往涼、朔、幽三州。這驟然改了規矩,隻怕彰武王有話說。”

彰武王穆忀是先帝的六弟、陛下的親叔父,權重位尊,朔州乃其封地。

降人之所以常遷往涼朔幽三州,是為了防守要害,也即魏國的勁敵——北狄。

以往也曾向定、相二州的軍府安插過,那是為了發卒南討的便利。

但總得來說,北患更重於南患。

北狄最近又開始不安分起來,兩日前送來的章奏上彰武王還提了一嘴,說他引頸盼著陛下凱旋,已在朔州北部彆立郡縣,就等著安置降戶了。

邵雍低笑一聲:“再沒有比彰武王更公忠體國的了,隻是近幾年陸陸續續也沒少往朔州徙民,再徙的話朔州亦要跟著擴擴才行,不然哪裡裝得下?”

“叔王年事已高,徙民之事龐雜瑣碎,就不勞他操心了。”穆崇淵徑直吩咐邵雍擬詔。

“等等。”

待馮度捧著擬成的詔書就要出去宣示時,穆崇淵開口叫住了他。

起身,踱了兩步又停下。

“民還是要徙。”回身指著邵雍,“茂嘉,你和他們斟酌著看,從中選一批出來即可。”

馮度以為陛下是意識到了驟然廢置舊製不妥,選出來的這些是要送往朔州——哪怕隻有萬戶呢,多少安撫一下彰武王。

誰知最後就隻選了兩千家,分彆遷至幽州和都邑。

奚驪珠同樣始料未及。

那日魏主曾問她:“你今日這般冒死直言,是為了城中百姓,還是為了你自己的家人?”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