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 第 49 章(2 / 2)

淩誌鬆開了她的衣袖,小心地問道。

“師傅都與我說了。你放心,我定不會辦砸。”

宋蘅以為淩誌是不放心她,遂表了態。

淩誌點了點頭,再次回神,屋裡已經不見宋蘅的身影。他站在原地久久不曾挪動,直至陶掌櫃走進來。

“彆看了,王青山定是騙了她,她才會來拿回這本劄記。”陶掌櫃從廂房櫃子裡拿出一把鑰匙,朝著淩誌招手,“走吧,過幾日就要為王青山收屍了,這棺材還個角沒漆好。他是個較真的人,可不敢怠慢他的身後事....”

陶掌櫃揣著鑰匙,慢悠悠地走向了西廂房。那鎖鑰相撞的聲音,有些刺耳。

淩誌仰頭看著院子上空,神情哀怨,“近來有些涼了。”

初秋的淮京,淮山上的楓葉慢慢落了紅,遠遠望去如同穿著紅色錦緞的少女臥倒在山頭。望月樓正對淮山,一時間成了風頭無兩的賞楓聖地。

可朝堂上卻不見如此好風景了。

眾人在朝堂上被罵得狗血淋頭,江南的水患,城外的流民,邊關的戰事,統統被李朝提起一一問責。下朝時各個神情憂鬱,唉聲歎氣。

“今日怎麼不見陸相?”

身旁的人聞言冷哼一聲,“他怎會來?聖上今日這麼大火氣,不就是因著昨日之事!我等都是無妄之災罷了。”

“昨日陸相在太後殿外等了足足四個時辰,吃了個閉門羹。”

“也不知王大人...”

“慎言。如今局勢尚不明朗,我等需得謹慎再謹慎。”

議論聲淹沒在眾人急促的腳步聲中,而朝堂上李朝屏退眾人後依舊高坐在龍椅之上,呆呆地望著殿外。不知何時,原本稚氣的臉龐染了風霜感。

“聖上,聖上。”

黃公公輕輕喚了幾聲,拉回了李朝的思緒,“太後請您去安樂殿議事。”

李朝恍然站了起來,跟著黃公公一道去了安樂殿。

剛走進安樂殿,李朝便看見了等在一側的宋蘅,驚訝道,“宋蘅?”

“聖上萬安。”

宋蘅行了禮,“為了解二位燃眉之急。”

“難不成你手中還有一份曆法?”李朝頗為急切,如今他正為了曆法一事焦頭爛額,聽聞有所轉機,自然是欣喜的。

太後坐在那,未發一言。

她靜靜看著宋蘅,心中不知為何有些難受。

宋蘅似乎還被蒙在鼓裡,自以為呈上曆法就能保住王青山,殊不知王青山調虎離山,將陸安敬的戰火都轉移到了自己身上,隻為保住宋蘅也為曆法順利出世,更為讓陸安敬再添罪名。

宋蘅凝神看著李朝,發現他身後的困局解了大半。而北角依舊有著濃重的陰雲,那便是蔣程。如今陸安敬的困局或能解,可蔣程明日便要到淮京了,曆法如何在蔣程回京時順理成章頒給他成了一大難事。

而解決陸安敬隻能等到擺平蔣程之後再行事,否則便會掀翻三足鼎立之局麵,讓蔣程在邊塞更為無所顧忌。如今在邊關戰事上隻能靠蔣程,李朝並不願與蔣程撕破臉麵。

不知為何,宋蘅心中總止不住的發怵。

宋蘅搖了搖頭,腦中百般猜忌退散,她拿出自己謄抄的那份曆法,雙手呈給了李朝。

“這便是我祖父在桐縣時潛心推演的曆法,其中包含了節氣更替,吉日擇選,還有一些儀器製作方法,我都一並謄抄了下來。”說著,宋蘅又拿出半本劄記,“這邊是祖父的手記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