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詞彙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其實是非常陌生的,甚至可以說是頭一回聽說過,但是如果要提及陰間的一位傳說級人物的話,或許大家都知道。
鬼王!
沒錯,就是那位位列陰間十大陰帥之首的凶神,可事實上,傳說中的鬼王並非僅其一,如果真要論,其數何止千計?
但要論這數以千計的鬼王之中,誰的惡名最為凶厲,那就要屬虛度鬼王了。
而這片無魂叢林則是他的私人領地。
“鬼王”中的“王”字並不代表至高無上的身份,傳說鬼王上身果露,紅發獠牙,手拿鎮妖鈴,猙獰凶惡,整個一副夜叉鬼模樣。
他與黑白無常、牛頭馬麵為伍,地位自然不會太高,但因其掛了個“王”字,地位應該高於一般鬼卒,大約是個像山大王那樣的頭領。
《聊齋誌異》中《考弊司》介紹了一位主管考弊司的鬼王。他的衙署堂下立兩塊大石碑,上麵分彆刻著“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這位鬼王叫做“虛肚鬼王”,他長得“卷發鮐背,若數百年人,而鼻孔撩天,唇外傾,不承其齒。從一主簿吏,虎首人身。又十餘入列侍,半獰惡若山精”。
這個鬼王雖標榜“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實際則是個貪得無厭、殘忍暴虐的家夥。他規定下屬拜見他,都要割一塊髀肉(大腿上的肉)為“成例”,不管有罪無罪。
但“豐於賄者,可贖也”——隻要銀子送得多,就可免割肉之苦。這裡的鬼王完全是一副貪官嘴臉。鬼王的名目也不少。
據《地藏菩薩本願經》載:僅地獄和閻浮提(南贍部洲即人類居住的世界)中的大鬼王即有:惡毒鬼王、多惡鬼王、大諍鬼王、白虎鬼王、血虎鬼王、赤虎鬼王、散殃鬼王、飛身鬼王、電光鬼王、狼牙鬼王、千眼鬼王、啖獸鬼王、負石鬼王、主耗鬼王、主禍鬼王、主食鬼王、主財鬼王、主畜鬼王、主禽鬼王、主獸鬼王、主魅鬼王、主產鬼王、主命鬼王、主疾鬼王、主險鬼王、三目鬼王、四目鬼王、五目鬼王、祁利失王、大祁利失王、祁利叉王、大祁利叉王、阿那吒王、大阿那吒王等,小鬼王則數以千計。
“這個虛度鬼王善於障眼迷惑之法,且不分善惡,所以接下來,諸位是否能夠順利的通過這片叢林,皆看命數了。”洛陽深吸了口氣,將視線投向了元葵先生。
元葵先生輕笑了聲道:“諸位其實無需過於擔心,洛陽方才所說的僅僅隻是其中凶險之處,事實上,隻需要諸位心無雜念,那麼被虛度鬼王傷害的可能就不大,另外,在來之前我就已經想到了這裡,所以特意準備了一些可以提升毅力的丹藥,諸位不妨服用下去。”
說完,元葵先生便朝宋朝看了過去,宋朝也沒掩飾,直接從小魔方中取出了一個銀製瓶子,從裡麵倒出了一些褐色的小藥丸,取出了其中一粒放入了自己的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