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討論(2 / 2)

穿在1977 狸貓換銀子 8213 字 6個月前

陳凡敬陪末座,在角落裡抽著煙,透過煙霧看著眾人。

他也挺好奇作家都是怎麼開會的?

何青生點燃煙,正色說道,“還能是什麼?當然是創作。”

他左右看了看,“早些年有創作委員會,那時候每周最少舉辦兩次作品討論會,要擔負起領導作家的創作、批評、學習等活動以及指導普及工作的任務。”

說到這裡,他停頓了一下,微微歎了口氣,“當時在作協的所有職能部門中,創委會是最活躍、聯係會員最緊密的部門。儘管後來創委會撤銷了,但是討論創作、聯係會員的習慣卻保留了下來。”

他抬起頭看看眾人,見所有人都目不轉睛地看著自己,尤其是那些老夥計,眼裡都是滿滿的回憶,他也不禁感覺到幾分欣慰。

作協的前身是中華全國文學工作者協會,簡稱文協,這個協會是在建國前兩個多月成立的,到53年10月,才正式改組為作家協會。

而創作委員會便是文協旗下的一個專門機構,嚴格說起來,比作協還要早半年成立。因為作協是來自於文協改組,創委會卻是直接平移。

當時創委會權力和職能都很大,組織學習、開展創作活動、調查了解創作現狀、選編優秀作品進行出版、編輯作協內刊《作家通訊》、聯絡各地的會員加強聯係。

等於一個作家,從生活到事業再到創作,都在創委會的管轄範圍內。

不過早在58年1月,隻存在了4年零9個月的創委會,就被強製撤銷,相關乾部也都被調去農場工作。

從成立到撤銷,先後擔任過創委會主任的有邵荃麟、周揚、劉白羽、康濯,擔任過副主任的有沙汀、邵荃麟、李季、菡子等。創委會委員則有陳荒煤、曹禺、陳白塵、艾青、袁水拍、張天翼、老舍、王亞平。

由此可以看出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機構。

今天這間會議室裡的所有人,除了陳凡之外,其他人全都是從那個時代走過來的,隻不過當年他們還是胸懷激情的青年作家,如今已經成了重建作協江南省分會的中流砥柱。

短暫的沉默後,何青生笑了笑,繼續說道,“現在沒有了創委會,不過,我們也可以借鑒一下創委會的作用,討論討論,當下的文學創作要怎麼開展。”

頓了兩秒,他左右看了看,“誰來說說?”

片刻後,老許最先開口,“我覺著吧,首先還是一個劃線的問題,什麼能寫、什麼不能寫,這一點必須要搞清楚。”

這話一出,幾乎所有人都在點頭。

反倒何青生卻笑著搖頭,“我倒是覺得,這個問題是最不用討論的。”

他看了一圈眾人,笑道,“事到如今,我們還有不知道什麼能寫、什麼不能寫的人嗎?”

他說著掰起了手指,“立場要站穩、封建迷信要不得、不能唱反調、不能開倒車。”

說完之後,他抽了口煙,輕輕敲了敲桌子,“無非就是這幾條。再說了,你們搞創作,最終還是要投稿給雜誌社、報社,刊登前也要經過編輯審核,不合適的東西,寫了也發不出去。”

他撣了撣煙灰,笑了笑說道,“難不成你們還想寫手抄本不成?”

不能發表的“禁書”,卻又很受大家歡迎的,便會以手抄本的方式流傳。那時候也是手抄本最流行的時期,後來也有不少手抄本走出“地下”,被公開發行,甚至改編成電影。

可見其中確實有不少精品。當然,更多的還是“劣質產品”。

一陣輕笑聲過後,一位女代表將煙頭摁進煙灰缸,抬起頭說道,“那就聊聊題材。”

她轉著脖子看了一圈眾人,“我想,去年第11期人民文學上的《班主任》大家應該都看過吧?”

見所有人都在點頭,她便繼續說道,“我覺得,這篇文章必將成為一種新題材的代表,他揭露了過去一段時間,對青少年的傷害,而這樣的文章也最容易引起知青群體的共鳴。”

她說著看向何青生,“我們要不要好好研究一下這個創作方向?”

在座的都是作家,《人民文學》這樣的刊物,那就是必看書籍。

而《班主任》這篇文章發表之後,也在社會上引起很大的反響,此時這位代表提出來,也引得眾人紛紛討論。

大家聊得是熱火朝天,有人說可以這樣寫、有人卻說這篇文章雖然從客觀上反應了一定的真實情況,但是有失偏頗,基調有些灰暗。

何青生也表達了自己的意見,“對於已經發生的錯誤,我們當然要認真反思、堅決糾正,但是不能隻站在一個群體的立場上,也應該從多方角度去進行思考。”

他說著看向眾人,“大家彆忘了,很多事情是我們親身經曆過的,也有同樣類型的事情就發生在我們身邊。

我們當然可以把這些事例融入到創作之中。

大家必須要清楚,我們搞文學創作的作用之一,而且是非常重要的核心作用之一,就是要承擔起宣揚文化和政策的重任。”

說到最後,他看向那位提出建議的代表,“我覺得,《班主任》隻停留在揭露的層麵,我們要去往更深一層想,那就是揭露之後的反思,甚至再深一層,反思之後的立場和建議。我希望我們的作家們,創作出來的作品是積極的、正麵的。”

那位女代表也不假思索地點頭,“是我想的不夠深,想法欠妥。”

她又看向眾人,笑道,“到底是老何,我讚同他的思路,從揭露到反思,再到反思之後的重新堅定,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思路,也比單純的揭露更有意義。”

其他人也都紛紛點頭。

陳凡坐在角落裡,煙早就抽完了,此時正嗑著瓜子,不時喝口水,認真看他們討論。

如果說《班主任》這篇短文大家不太熟悉,那說起另外一篇,嗯,這時候還沒有發表。

那就是刊登於1978年8月11日《文彙報》的短篇小說《傷痕》,作者盧新華。

話說回來,陳凡當初學寫作的時候,還想過圈錢,可是跟他本意相違背,實在寫不出來,這才去寫蹲點乾部的《在希望的田野上》。

還好現在他賺夠了錢,再也不用靠這種文章圈錢,否則就跟吃翔一樣,實在有些惡心。

剛才那位女代表說到《班主任》的時候,他還準備在最後關頭,“弱弱的”提點建議,那就是把剛才何青生說的那番話補上去。

卻沒想到,老作家就是老作家,看問題非常深刻,直接就把問題指出來了,還給出了後續的創作思路。

那個《牧馬人》就是這個路子。哦,現在牧馬人還沒出來,倒是陳凡寫了一篇《擺渡人》,到底是寄給哪家雜誌社來著?

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能發表,應該快了吧?

就在陳凡思索的時候,忽然聽見旁邊傳來何青生的聲音,“昨天小陳提出要創作一個以愛情為題材的作品,我感覺也很不錯。”

等他抬起頭,就看見何青生看向自己,說道,“小陳,你來給大家講講這個故事,重點是你的創作思路,說說你是怎麼想到這個題材和故事的?”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