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章 都拿走(1 / 2)

穿在1977 狸貓換銀子 8516 字 4個月前

此時北大的學生宿舍集中在燕園的最南端,是一片灰色基調的四五層建築,基本上建於60年代之後,所以與整個燕園的古典建築風格顯得不夠協調。

出於安全方麵的考慮,男生宿舍沿著學校圍牆分布,女生宿舍則靠近校園中心。

陳凡走到通往宿舍的路口,轉頭看了看,連個花壇都沒有,自然沒有可以坐的地方,便找了顆樹靠著,抽出一支煙點燃,等著出去遊行的人回來。

雖然教育形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可是有些東西是沒那麼容易改變的。

彆說在京城,就是前些天在上海的時候,類似的活動也不少。

這年頭的同學,尤其是大學生,具有非常高的“主人翁”意識,以天然的“接班人”自居,時常上街發表意見。

遊行就是這麼來的。

如果意見相左怎麼辦?那就先在校園文學牆去貼文章,爭個高下,等到聲勢浩大,就可以出去搞事。

這個習慣直到進入90年代才得以轉變。

一支煙還沒抽完,便有同學陸陸續續地過來。

陳凡沒有穿那件騷包的羊絨大衣,可普通的穿著也遮不住他過人的顏值,尤其是他文武雙修,今天又修了道法,還來不及收斂,整個人風華儘顯,引得無數路過的學生注目。

也就是現在還不流行女生主動要微信,否則異性好友最少能多出一百個。

不過沒有女生,主動打招呼的男生卻不少。

有人遠遠地問道,“同學,你哪個係的?”

陳凡微微一笑,“我江南大學的。”

他可沒瞎扯,這邊他剛報名參加研究生考試,那邊江大就給雲湖教育處傳來信息,免試錄取,希望他能於4月6日準時去學校報到。

用他導師的話來說,自己在江南作協的“地位”還沒他高呢,哪敢給領導考試?!

當然這是句玩笑話,江南大學中文係資深教授,可不是一個省作協副處級主任能比的,若是他自己願意,最少也是一個理事或副主席的位置,隻不過人家不願意罷了。

真以為隨隨便便哪個人,都敢做陳凡的導師?!

不說茅、巴這樣的大佬,最起碼也要是對文學有極深造詣的文學家、教育家,類似馮友蘭、季羨林這種。

這樣的人收陳凡為徒,才不會被人笑話撿便宜,反而是名師得高徒、相得益彰。

可惜到現在為止,陳凡都不知道自己的導師是誰,問教育處,左姐也不知道,問何青生吧,結果他還賣起了關子,說什麼等自己去學校報到就知道。

那我還用得著問你?!

聽到他說是江南大學的,這裡的同學們竟然熱情依舊。

還有人揮著手加油鼓勁,“江大也很好啊,曆史悠久、底蘊深厚,文學、新聞專業和我們中文係不相上下,同學好好學習,來日一同建設祖國!”

陳凡嗬嗬笑著,看來北大的傲氣隻針對清華啊。

老歡喜冤家了。

又過了一會兒,前方突然有兩個女生飛奔而來。

異動引起陳凡的注意,轉頭望去,臉上立刻露出笑容。

張翠娥飛速衝到他麵前,兩眼放光喘著粗氣,咧嘴笑著打招呼,“師父,你什麼時候來的啊?”

劉丹也緊隨而至,樂得直跳腳,“陳老師你終於來了,小娥收到張連長的電報,說你要來首都看我們,我們都等好些天了。”

陳凡打了個哈哈,“在上海有事,耽擱了幾天。”

這時有越來越多的同學回來,注意他們的人也越來越多,陳凡便說道,“附近有沒有吃飯的地方?我是說外麵。”

張翠娥立刻點頭,指著宿舍的方向,“從男生宿舍樓旁邊的小南門穿過去,路對麵就有一個長征食堂。”

(90年代的長征食堂)

陳凡看了她一眼,“嗬,來了有20天了吧,挺熟悉啊。”

張翠娥咧嘴乾笑,“嗬嗬,是我們宿舍本地的同學帶我們逛的。”

陳凡看了看兩人,“你們在一個宿舍?”

劉丹連連點頭,“嗯嗯,我們新聞專業也是中文係的,而且前兩年要和文學專業在一起上基礎課和公共課。”

陳凡“哦”了一聲,這時又有四個女生跑過來,嘴裡喊著“小娥、小丹”,眼睛卻盯著陳凡看。

不用猜,肯定是她們宿舍的舍友。

張翠娥立刻說道,“我師父來了,待會兒就不跟你們去吃飯了。”

一個女生好奇地問道,“師父?教什麼的師父啊?”

陳凡笑了笑,簡單打了個招呼,“你們好。”

張翠娥卻滿臉自豪地揚起小臉,“我師父是陳凡……”

話還沒說完,陳凡就一個腦瓜崩叮在她頭上。

隨即對著幾個女生說道,“幾位同學,要不要一起出去吃個便飯?”

這麼明顯的客套話,隻要不是大傻子都能聽出來。

看著捂著腦袋哭喪著臉的張翠娥,幾個同學都捂著嘴偷笑,反正待會兒可以逼問,現在就暫且放過。

隨後婉拒了

陳凡的邀請,嬉笑著結伴離開。

陳凡對張翠娥擺了一下頭,“前麵帶路。”

張翠娥嘟了嘟嘴,“哦。”

隨即拉著劉丹往前走去。

陳凡在一旁問道,“楊菊和黃鶯她們怎麼樣?”

劉丹立刻說道,“楊菊在清華,就在我們隔壁,黃鶯要遠一點,大概有10公裡路,她們都挺好的。”

頓了一下,又問道,“陳老師,要不要叫她們過來?如果她們知道伱來了,一定很高興。

我可以給他們宿舍樓打電話,楊菊很近,她也知道長征食堂,很快就能過來,就是黃鶯要遠一點,要坐公交車。”

陳凡點點頭,“行。”

這時張翠娥也小聲說道,“師父,還有4個人也來了京城上大學,其他人就算了,7隊的汪春玲也在北大,要不要叫上她?”

陳凡眉頭輕挑,“哦?她是什麼專業?”

除了跟著自己的幾個丫頭,他對其他人還真沒怎麼關注過,這個汪春玲他倒是知道,最早是和楊菊、張翠娥一樣,明明考上了獸醫班,卻被隊裡淘汰掉,後來進了楊興秀辦的女生補習班,是一直堅持下來的7個女生之一,彆的就不太清楚。

張翠娥,“她是被調劑了,進了計算機專業,這個專業前年才開始招本科生,聽說是研究計算機高科技的。”

陳凡恍然點點頭,“行啊,那你去叫她。”

隨即乾脆擺擺手,“你們去叫人,我先去長征食堂等著。”

頓了一下,又說道,“讓黃鶯坐出租車,彆坐公交,太慢。”

兩個女生連連點頭,牽著手就開跑。

陳凡隨著人群往前走,等走到能看見院牆,便攔著一個同學問道,“請問一下,長征食堂怎麼走?”

那位同學倒是乾脆,將手一揮,“跟我們走就行。”

隨即看了看他,問道,“同學,你不是我們學校的吧?要不然可不會不知道長征食堂。”

陳凡笑道,“這個食堂在校園外麵,應該不是北大的食堂吧,怎麼,很有名嗎?”

另一人笑道,“不是有沒有名兒的事,是這家食堂啊,他被稱作‘北大六食堂’,你就應該明白了吧?!”

陳凡恍然點了點頭,“同學們都去吃過。”

都被同學們稱作六食堂了,那就說明常去唄。

一位同學說道,“也不是所有同學都去吃過,畢竟那裡麵的菜價比校內食堂還是要貴一點,炒肝尖校內隻要5毛,他們要六毛九,溜兩樣兒要7毛2,滑裡脊甚至要8毛2,比學校裡麵貴不少,所以吃得起的人不多,平常也不會去吃,就是偶爾打打牙祭。”

陳凡笑嗬嗬地跟著他們走,聽著他們的介紹,對這裡也有了幾分了解。

長征食堂是北大學生最常去的校外飯館,專做學生生意。

穿過長征食堂旁的小胡同,那裡有一條街叫作“老虎洞胡同”,胡同裡有實用的儲蓄所、郵電所、文具店、服裝店和日用雜貨店等等。

老虎洞西頭連接著南北走向的海澱大街,有學生們鐘愛的新華書店和專門賣舊書的中國書店,還有“紅藝照相館”。

而街道儘頭的綜合食品商場,是放假回家前給父母買京城風味食品和禮品的地方。

陳凡算算這片位置,不就是未來的中關村麼。

而此時隻不過是一片平平無奇的小鎮:海澱鎮。

嗯,即便平平無奇,卻也是此時HD區的“CBD”,附近幾所大學,還有這一片的老百姓,日常經濟活動都集中在這裡,難怪後來會孵化出中關村。

不一會兒走到長征食堂,裡麵已經有不少人在,不過並沒有坐滿。

那幾位同學向陳凡發出邀請,“一起?”

陳凡笑著婉拒,“不用,你們先去吃,我還要等人。”

他們也沒多說,笑著揮揮手,“那行,回見。”

隨後便去打菜。

其實他們也都是各付各的錢,和在學校裡麵沒什麼區彆,要不然這裡也不會有“第六食堂”的稱號。

陳凡找了張桌子坐下,見食堂裡有不少人在抽煙,便也掏出煙點上。

來就餐的同學年齡很不統一,有些人還沒成年,而有些已經三十好幾,做父子都夠了。

這些年齡大的同學,自然有些中年人的生活習慣。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