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嘛,原來你們是這樣的戰友?!
加快速度吃飯,在三位師父的指揮下,陳凡拎著兩個食盒先給劉爺爺送過去,隨後也不多做逗留,四人一起去看新房子。
什刹海邊,不少男女老少在公園裡跳著交誼舞、練著太極拳。
(79年在頤和園跳舞的群眾)
陳凡目不斜視地紮著腦袋往前走,和練太極拳的老大爺、老奶奶一起對跳舞的表示鄙視,直歎人心不古,
三位老伯雖然殘的殘、缺的缺,可腿腳並不慢,就連少了一條腿的張玄鬆也將拐杖舞到飛起,腳尖點地比小夥子走得還快。
沒多大功夫,幾人便到了新房子前。
張玄鬆拿出一串鑰匙丟給他,“門鎖換了,這是鑰匙。”
陳凡開了鎖,結果又將鑰匙還回去,“您收著吧,平時我又不在這兒。”
說著便推開門往裡走。
等他們都進去,林遠祥反手將門關上,沒好氣地說道,“你不在這兒買這麼大地建房子乾嘛?就該好好給你改造一下思想。”
陳凡充耳不聞,直奔小樓。
樓房整體呈青灰色,與周圍的環境融為一體,造型卻又相去甚遠。
最底下是地下室,高出地麵約有一米,那一樓的門自然也這麼高,門口有一個弧形的坡道、懷抱著樓梯。
坡道可以容納一輛小汽車進出,樓梯外便是城磚鋪就、近500平米的場坪。
陳凡順著坡道推門進去,寬敞的大廳儘現眼前。
整座小樓占地256平,而眼前的大廳就有近150平米,一根根圓形支柱撐著樓板,左邊擺著一套沙發桌椅,一看就知道是客廳,右邊則是一張大茶台。
繞過一個柱子往南拐,那裡還有一張大圓桌和椅子,自然是用餐的地方。
最引人注目的,卻是房子正中間從天而降的一道天光,照在深色的柚木地板上,光滑的地板將光線反射出去,整個屋子都亮堂堂的。
原來房子屋頂被陳凡設計分割成了幾份,中間部分約16平米的麵積,被設計成金字塔狀,上麵安裝的是和船用特種玻璃同等質地的建築玻璃,能抗暴風驟雨。
這座玻璃金字塔比四周的屋頂稍矮,完全不會被外麵的人看到,但是陽光可以毫無阻礙地照射進來,給偌大的房子帶來明亮的自然光。
除了透光,屋頂還有四座很不起眼的換風口,冬天的時候可以封閉,天熱了就打開,風往屋子裡吹,一點也不氣悶。
一樓是起居室、茶室、餐廳、廚房,另外還有兩間臥室。
順著內天井北邊、被陽光照耀的木質V型樓梯上到二樓,首先是環抱內天井的一圈走廊。
陳凡拍拍走廊光滑的欄杆,額頭冒出幾根黑線,設計圖紙上隻標注用木欄杆,結果都給我用上海南黃花梨,雖然這木頭隻要3毛錢一斤,可是量大啊,也不知道錢夠不夠?
他現在是真沒錢了,稿費還沒到賬呢,除非動用張師父最後留的那一萬!
算了,反正房子已經建好,就算錢不夠也先欠著,大不了多寫點書還債。
還好木質樓梯和地板用的是普通柚木,要不然他真的要欠好多錢。
圍繞走廊的是一間間功能各異的房間,陳凡隨手推開一間,裡麵的黃花梨家具讓他眼睛皮有些發跳。
這時林遠祥對著他招手,“過來這邊,主臥室在這裡。”
陳凡立刻快步走過去。
這是靠正南的一個房間,用的還是雙門。
自己的設計自己知道,陳凡雙手推開門,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一排明亮的窗戶,他走到窗戶前,外麵的景色儘收眼底。
嗯,就是有點糟糕。
不遠處的冂字形兩層小樓、涼亭、石階、假山、風雨廊這些都沒有問題。
隻不過近千平米的園子裡,到處都是光禿禿的,花草樹木這些東西還沒安排上。
倒是池塘裡灌滿了水,在一座小水車的作用下,水順著溝渠流動,形成一圈活水。
張玄鬆走到他身邊,笑著說道,“那是從什刹海抽過來的水,還有一根水管埋在地下,也就是說,這裡的水跟什刹海相連,什刹海有水,這裡就有水,還是活水。”
李尚德也走過來說道,“人家才是設計師,還用你講。”
張玄鬆翻了個白眼,不想理他。
陳凡嗬嗬笑了兩聲,這才轉身去打量房間。
這個主臥室被分割成兩塊,用一整麵鏤空屏風作為隔斷,進門的空間兼有小書房的功能,一套金絲楠木家具靠牆擺放,書架上擺放著的是上次去東北前,在中國書店買回來的書。
那張書桌大得跟書畫桌似的,足夠他揮毫潑墨。
角落的畫缸裡,插著幾十卷書畫,有些是跟啟功等書畫家換回來的,在榮寶齋買的36幅字畫也在裡麵。
穿過屏風往裡便是臥室,一張長寬各兩米的金絲楠木床背靠屏風擺在中間,兩張床頭櫃分列左右,靠北牆是一整麵牆的大衣櫃。
陳凡很懷疑,以後這棟房子裡的木頭是不是都要比這套房子貴?!
林遠祥走過來,歎著氣說道,“這些木頭太費錢了,你交的那5千塊都不夠,後來我又給你往裡麵添了3000多塊錢,全都花在這些木頭上麵,太貴了!”
陳凡眉頭輕挑,原來是這樣?!
當即握著師父的手,正色說道,“師父,以後我肯定給你養老。”
林遠祥兩眼一翻,“滾,有國家養著我,還用你來養?說,是不是在算計我的養老金?!”
陳凡訕訕鬆開手,“那不能,你那養老金才幾個錢呢。”
林遠祥眼睛一瞪,“嗯?”
陳凡趕緊往前走,“我看看衛生間。”
在東牆靠窗的地方,還有一扇門,推門進去便是一個衛生間。
這時候就能看出城磚的缺點,確實太占地方,算上塗牆的砂漿牆灰,這堵牆就有近一尺厚。
不過倒是隔熱防潮,不用擔心衛生間的濕氣影響到臥室。
陪著陳凡看了主臥室之後,三位老伯便都下去茶台那裡坐著,陳凡自己一個人上上下下跑了一圈。
算上樓下的兩間房,這棟樓共有8個房間,其中六間設計成臥室,兩間作為會客室或休閒房。
從二樓拐角處一個比較隱蔽的樓梯間上去,便是閣樓,這裡被布置成書房,而書架的木料終於不再是黃花梨、楠木這樣的木料,而是價格便宜許多的柚木。
一排排人高的書架靠牆擺放,中間留出寬敞的空間,幾張桌椅放在那裡,可以喝茶看書。
隻不過此時書架上沒有書,還等著他去采購。
陳凡隨意轉了一圈,又順著西南角的樓梯爬上屋頂。
站在屋頂上遠眺,遠處的什刹海、四合院,近處的花園都儘收眼底。
真是一個眺望遠景的好地方啊,……就是有點兒冷。
也不知道是不是東北的冷空氣吹過來了,這都已經農曆2月26,竟然還有種要下雪的感覺。
將衣服裹緊,陳凡轉身下樓,直接一路下到地下室,嗯,這裡空蕩蕩啥也沒有,沒什麼好看的,便又出去。
從院子裡出來,鎖上院門,張玄鬆看著他問道,“你這房子什麼時候用?”
陳凡咂咂嘴,“還沒想好。”
張玄鬆滿臉無語,“沒想好你建來乾嘛?”
林遠祥也指了指一牆之隔的四層綜合樓,“還有那個呢,你不是說要給機械廠做辦事處的嗎,正好他們要建汽車廠,以後肯定要經常往一機部跑,正好可以用。”
陳凡抿著嘴點頭,“嗯嗯,言之有理。”
心裡卻想著,回去就慫恿楊廠長以單位的名義在一機部附近買套四合院,以後他還要感謝自己呢。
這裡還是給自己留著算了,現在已經是78年,有些膽子大的,已經開始搞掛靠公司,雖然隻是小打小鬨,但隻要沒人阻止,很快就會泛濫開來,所以最晚明後年就可以行動。
到時候自己弄個雜誌社或出版社,隨便找個作協的單位掛靠,自己寫書自己賺,不香嗎?!
林遠祥他們見他從善如流,便也不多說,直接打道回府。
……
陳凡拎著兩個空箱子回到一機部招待所,與楊廠長他們彙合。
楊廠長見到他,第一時間便滿臉興奮地晃了晃手裡的文件,“瞧瞧,批文都下來了,咱們今天就回去,馬上就可以著手組建汽車廠。”
陳凡瞟了一眼,“不瞧。”
隨即伸出雙手、往一位50多歲、戴著黑框眼鏡的中年男人走去,“曲先生您好。”
曲波撐著兩根拐杖站起來,緊緊握了握手,好奇地問道,“您認識我?”
剛才可沒人跟他介紹啊。
陳凡笑道,“曲先生的大名傳遍全國,不認識您的可不多。”
他本名曲波,筆名也是曲波,陳老總給他起了個字,“普律”,就是普遍規律的意思,因為他的名字有曲也有波,這是個普遍規律。
50年代寫過一本書,《林海雪原》,對,就是座山雕那個。
至於為什麼他會出現在這裡,自然是因為工作原因。
沒錯,他就是一機部第一設計院副院長,而這個設計院是做機械設計這一塊,尤其是車輛設計,正好跟陳凡撞上。
曲波哈哈笑道,“過獎了、過獎了,如今你的名字要超過我咯。”
陳凡趕緊搖頭,“差得遠、差得遠。”
曲波又笑道,“不差不差,我去年發的新書《山呼海嘯》都沒多少人看,而你的《擺渡人》、《舊事》、《蘆葦蕩》都是非常優秀的,引起社會熱議,這就已經超過咯,何況你還年輕,未來一定有更多更好的作品發表,超過我是理所當然的事。
而且我也聽茅盾先生說過,你給作協提了一個設獎的建議,這個非常好,我是全力支持的。”
頓了一下,他又說道,“你看看,我們都是搞寫作的、也都搞機械設計,這不是緣分嗎,要不你到設計院來,一定會有很好的發展。”
陳凡臉色微僵,怎麼還來?
連他的自謙都忘了去回應,《山呼海嘯》還是有不少人看的,隻不過名氣確實遠遠不如《林海雪原》。
楊廠長三人見曲波又挖人,也在旁邊乾著急。
不行,必須趕緊跑!
曲波一看,不禁打了個哈哈,“好嘛,看來你還是不樂意,也不勉強,咱們以後多多溝通,好不好。”
陳凡趕緊點頭,“一定一定。”
唯恐夜長夢多,楊廠長決定立刻啟程。
他們三個人,加陳凡四個,再加上一機部和一汽各兩人,買了八張軟臥票,上了南下的火車。
陳凡有些失望,他還想坐飛機呢,看來隻能等下次了。
……
這一路火車轉汽車轉輪船,2月15號出門,回來這天,已經是4月5日。
日子真好,這天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