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5章 先不說了(2 / 2)

穿在1977 狸貓換銀子 5419 字 6個月前

李副廠長輕輕點頭,隨即正色說道,「這事我來安排。」

說完就急匆匆地離開。

其他人跟楊廠長簡單交流之後,也各自分工去準備慶典儀式的事。

等所有人各自散去,楊廠長才帶著陳凡去自己的辦公室。

一邊閒聊丶一邊往辦公室走,不一會兒到了二樓,楊廠長走到最儘頭,辦公室門已經被秘書打開,他直接進去,讓秘書泡了兩杯茶,這才看向坐在對麵的陳凡,笑道,「努力小半年,能不能打響第一炮,就看今天了,後麵的就儘人事聽天命咯。」

陳凡笑了笑,「那也要儘到人事才行啊。」

楊廠長微微一愣,看了看被秘書關上的房門,再回過來看著他,「怎麽說?」

陳凡問道,「現在買車是個什麽流程?」

楊廠長嗬嗬笑道,「還能有什麽流程?單位先向商業局打申請,經審批同意之後,拿到買車配額,再帶著審批單去汽車廠買車唄。」

陳凡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眉頭微皺,「也就是說,如果我要買一輛紅旗,還要去長春提車?」

楊廠長從抽屜裡拿出一包煙,拆開後丟了一根過去,「要不然能怎麽辦?買紅旗車當然隻能去長春,就像買上海牌轎車也隻能去上海。總不能你跑去十堰買紅旗和上海吧,那二汽也沒有啊。」

陳凡拿起煙看了看,「咦,過濾嘴的?現在過濾嘴這麽好買了嗎?」

楊廠長點燃煙,將火柴甩滅丶丟到菸灰缸,說道,「今年過濾嘴的煙確實好買很多,雖說還是要煙票,可煙票基本上不缺,有時候還會多發一點。」

他說著又拉開抽屜,拿出兩條白金龍,放在陳凡麵前,「這個拿去抽。」

陳凡也不客氣,將其挪到一旁,掏出打火機點燃,繼續剛才的話題,「今天雲湖汽車上市,其他工廠呢?他們的車什麽時候造出來?」

楊廠長嗤笑一聲,搖了搖頭,說道,「還什麽時候造出來,我連定價都沒跑下來,就有幾家工廠在往外出貨,基本上都是他們廠所在地區的,倒也沒有往其他地方賣,肥水不流外人田嘛。」

他抽了口煙,搖著頭說道,「剛開始我還比較擔心,後來特意跑了兩家工廠去看,嘿,造的那叫什麽玩意兒,跟咱們機械廠最初造的試製品差不多,跑起來四處漏風。」

他抬起頭看向陳凡,感歎地說道,「直到看見他們的車,再看看我們造的車,我才明白你當初那番話的意思。」

說著打了個手勢,「你放心,在你的建議下,雲汽廠已經打出一個最好的開局,後麵就絕對不會掉鏈子。同樣的價格,我就不信還賣不過那些質量差的。」

陳凡靠在椅背上,抽著煙眨了眨眼,有些無言以對。

他算是有點理解,為什麽改開初期,國外的產品進入國內,大部分會對國貨造成衝擊。

把產品放在一起,質量誰好誰差,一目了然。

有些東西,確實忒不用心了些。

過了幾秒,陳凡決定暫時先不說了,就這麽著吧。

既然人家樂意上門提車,那就這樣賣唄,等賣不動了再說。

後世的汽車銷售模式已經非常成熟,要高端的有4S店,要經濟的有汽車城裡的各個品牌的門店,連鄉鎮上都有紮堆的汽車門店。

可是在這個年代,想要買汽車,就隻能像楊康年說的那樣,自己拿著審批單去汽車廠買,完了再自己安排司機開回來。

一直到1986年,上級明確指示,要進一步縮小計劃指令。

再加上在1984年,一個直接影響到國民經濟丶工商業發展的文件發布,即《關於農民個人或聯戶購置機動車船和拖拉機經營運輸業的若乾規定》。

這份文件第一次明確了私人購車的合法性。

正是有了這份文件,私人買的車才能去車管所上牌。

也是在這一年,京城和上海都有人買了私人汽車。

在這種背景下,同年丶也就是1986年,上級決定成立兩家汽車服務公司,一家是汽車貿易中心,另一家便是中國汽車貿易總公司。

這兩家公司的成立,標誌著汽車作為商品開始進入市場。

進入市場就要有門店。

所以說,從86年開始,汽車門店才真正開始擴散。

而在此之前,更多的還是城市銷售處,汽車門店卻是沒有的。

本來今天陳凡想建議楊廠長在幾個重點城市開店,可是見他信心十足,便將話咽了回去,等以後再說。

喝了口茶,陳凡抬起頭說道,「江南作協要5輛麵包車,另外上海作協可能也要3輛到5輛,有現貨沒有?」

楊廠長當即點頭,「你都發話了,沒有也必須有。」

他咧嘴笑道,「我讓生產部準備了兩百輛麵包車和20輛轎車的現車,你要的話,隨時可以拉走。」

陳凡想了想,「能送貨嗎?」

楊廠長頓時哭笑不得,「你還要送貨?誰家汽車還送貨啊?」

頓了一下,他將菸頭丟掉,笑著呼出一口長氣,「還好我們跟水運公司關係好,我可以找一下他們領導,請他們抽條船幫忙跑一趟。

但是呢,車子也隻能送到省城碼頭和上海貨運碼頭,而且費用不低,少說也要上千塊。」

他想了想一下,擺擺手,「算了,運輸費用我來想辦法,今天也有省城的單位要買車,加起來數量還不少,回頭我把運輸費攤一部分到他們頭上,他們肯定也很樂意。

你要是確定沒有問題,再跟我說一聲,我來安排發貨時間。」

陳凡點點頭,「省城的5輛可以確定,上海那邊的丶我要先給那邊拍一封電報,等他們回電報再說。」

頓了一下,他又說道,「如果很急的話,就先按3輛發貨,其他的以後再說。」

他說著嘿嘿笑了笑,「上海那邊有一輛是我自己用的。」

楊廠長擺擺手,「急什麽急,水運本來就慢,協調貨船丶尤其是能進黃浦江口的必須是大貨船,也不是一天兩天能辦好的,你隻管聯係,等確定好之後,我再安排發貨。」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