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她的級彆肯定達不到買飛機票的條件,但是有陳凡啊。
隻是打了個電話,自己才剛剛達標的陳凡,便順利買到兩張飛機票。順順利利帶著她上了飛機。
這年頭坐飛機最難的一關就是買票,隻要買到票,就可以一路暢通登機,什麼檢查都沒有。
剛剛還在為飛機驚訝的劉璐,隨即又坐上了出租車。
直到車子停在小院前,下了車站穩,她才小聲問道,“老師,上次我聽9隊的人說,老高回來折騰了好久,他從機場到碼頭,坐的是公汽,當天還沒買到回去的船票,又在一家離得好遠的招待所住了一夜,第二天才上船。
而且船艙裡住了好多人,都是高低床,行李也隻能放在床底下,連個櫃子都沒有。怎麼我們過來這麼順利呢,而且和張連長他們說的也不一樣?”
陳凡一手扶著裝有電腦的自製小拖車,一手按下門鈴,轉頭看著她,“船艙裡睡了好多人?”
見劉璐茫然地點頭,陳凡不禁有些無語。
這個老高,手裡拿著外彙,卻一分錢都不肯花,連坐船都是買最便宜的五等艙,人才呐!
他這次回去,還特意去見了老高。
原來老高家的土牆屋,已經被寬敞的磚瓦房所取代,甚至外牆也刷了水泥石灰,算是隊裡少數“上檔次”的房子。
房子住好了,連以前不講衛生的習慣似乎也變了不少,至少還算看得過去。
現在人也開朗許多,上工的時候,也會跟其他人一起聊天,不像以前,三棍子打不出半個屁來。
隻是沒想到,即便找到了靠山、生活好過了,卻還是那麼節儉。
嗯,也不知道小高在小本子怎麼樣?
就在陳凡放飛思緒的時候,小院門被打開,薑麗麗滿心歡喜出現在麵前。
先對著陳凡開心地笑,頓了兩秒,她總算看到站在旁邊的劉璐,便笑著說道,“小璐,好久不見,你長高了不少,快進來、快進來。”
說著讓開門口,等兩人進了院子,把小門關上,快步往裡走。
有劉璐在,陳凡也沒說太多,等進了屋子,才對著劉璐笑道,“你就住一樓那個房間,到了這裡不用客氣,就跟在自己家一樣。”
劉璐還在奇怪,為什麼薑麗麗會在這裡,聽到陳凡的話,本能地點點頭,抬起臉笑道,“我知道的。”
陳凡將背包遞給薑麗麗,轉頭看了一眼廚房,沒等他說話,薑甜甜便從廚房出來,看到他不禁眼睛一亮,趕緊小跑著過來,“到啦。我正在做飯,馬上就好。”
一聽這話,劉璐果斷放下行李,說道,“我、我來做吧,在老師家裡,黃鸝沒空的時候,我也會幫忙做。”
薑甜甜看了看她,眨了兩下眼睛,“你是劉璐吧?呃,小凡說起過你。”
陳凡過來之前,給薑麗麗打過電話,提前告訴她們要把劉璐帶過來。
隻不過她們提前知道劉璐,劉璐卻不認識薑甜甜。
薑麗麗倒是認識,之前在盧家灣的時候不僅經常見麵,因為黃鶯的關係,她們之間還算熟悉。
可是這位是誰?
薑麗麗趕緊介紹,“這是我姐姐,在複旦上學,有時候也會住在這裡。”
劉璐這才恍然,原來是薑麗麗的姐姐。
下一秒,她又迷糊了,為什麼薑麗麗的姐姐會住在老師家裡?
她看看人比花嬌的兩姐妹,再看看陳凡,腦子裡一團漿糊。
所以老師跟她們到底是什麼關係?
這時她忽然明白了一點,不管是什麼關係,反正自己姐姐肯定是沒機會了。不僅劉丹,楊梅和黃鸝的姐姐多半也沒戲咯。
陳凡還不知道小徒弟在心裡怎麼編排自己,他自顧自地將捆綁電腦的繩子解開,扛著箱子往樓上走,同時問道,“周亞麗寄的打印機到了沒有?”
薑麗麗立刻跟在他身後,“今天剛到,我和姐姐一起到郵局取回來了,放在三樓。還有那些軟盤也在三樓。”
等兩人消失在樓梯上,薑甜甜提起地上劉璐的行李,笑道,“我帶你去房間吧,就在這裡。”
說著便往一樓客房走去。
劉璐回過神來,趕緊追上去,“我、我自己來就行。”
陳凡扛著電腦上了二樓,進了自己房間。
他一邊拆箱子,一邊說道,“巴老找人把電腦拿走了吧?”
薑麗麗輕輕點頭,見他頭上冒汗,趕緊把電風扇打開,又開了窗戶,同時說道,“你給我打完電話第二天,巴老就帶人過來拿走了,他還是親自來的。
前天我聽姐姐說,巴老告訴她分配結果,讓姐姐轉告你。兩台電腦,一台給了交大,另一台還是給了江南大學。”
陳凡將電腦搬出來放到地上,轉頭笑道,“還是讓江大得手啦?”
薑麗麗走過來蹲在他旁邊,輕聲笑道,“嗯呢,巴老說,畢竟你還在江大上學,又是江南本省人,不能一點麵子都不給。反正江大也是第一個打電話要電腦的高校,他們也就順水推舟,給了他們一台。”
陳凡熟練地組裝電腦,笑道,“拿到電腦不是關鍵,現在就看他們誰先把這種個人微型計算機的作用研究透,然後給上麵打報告,這樣才能搶占先機,最先拿到個人微機的研究課題。”
其實我國這時候也有高校在研究微型機,比如清華和中科大,幾乎是齊頭並進,都在研究微型機,而且已經有了成果。
可是這種微型機,依然是用於科研等用途,而不是針對個人用戶。
超級計算機和公司用的商務機固然很重要,但個人計算機也不可忽視。
陳凡沒想過自己去挑戰個人計算機的研究課題,就比如他不想讓人知道自己精通機械和電子一樣,要不然現在國內科技水平落後一大截,什麼都讓他去追趕,那也不現實。
況且如果什麼都想插一手,也乾脆彆想安穩生活了,機器人都沒這麼乾的。
拿兩台樣機,丟給有條件的單位去研發,更符合他的心意。
以後在其他科技領域,如果他想推動的話,也會采用這種方式,在適當的時候引導、啟發一下,比他自己去做不僅更輕鬆,也更有意義。
畢竟搞科研,比起某一兩個天才,大批的基礎科研人員反而更重要。這些“普普通通”的研究員,才是一個國家科技實力的基石,因為科研人才的基數多了,出天才、出成果的可能性才會更大,也更有利於科技的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