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天色已暗,萬家燈火亮起。
明亮的房子裡,薑甜甜收拾完碗筷,擦乾手從廚房走出來。
她走到客廳,見薑麗麗窩在沙發上,捧著一張報紙看得入神,不禁問道,“看什麼呢?”
薑麗麗頭也不抬,“小凡的小說在美國出版了。”
薑甜甜眼睛一亮,先左右看了看,“小凡呢?”
薑麗麗嗬嗬直笑,這才抬起頭說道,“在房間裡寫小說呢,已經寫了一下午,吃完飯又上去寫,我去找他,他才給了我這個。”
說著揚了揚手的報紙。
薑甜甜走到她身邊坐下,雙手摟住她的肩膀,目光投向報紙,隻是掃了一眼,就看見那篇報道,“上麵怎麼說?”
薑麗麗與有榮焉、昂著頭笑道,“還能怎麼說?當然是大誇特誇唄。反正按這篇報道上說的,銷量和口碑都非常好,總銷量已經超過30萬套,還依然供不應求。
讀者的反響也非常不錯,幾乎是一邊倒的讚不絕口。尤其是書裡麵設定的修煉體係,甚至引起了社會層麵的修煉潮流。”
薑甜甜轉頭看著她,眼裡閃過幾分古怪,“修煉潮流?”
服飾潮流她懂,行為潮流她也明白,可是修煉潮流?那是什麼?
如果時間再晚個一兩年,她就會明白修煉潮流是個什麼東西,但是現在,風靡整個80年代、一直持續到90年代上半葉的氣功熱,還沒啟航呢。
薑麗麗舉起報紙,手指著其中一段,咯咯咯地邊笑邊說道,“你看看這裡,紐約已經有人向州政府申請注冊魔法師協會,並且在第一天就有超過百人報名入會。
同時也有人申請注冊了鬥士協會,與魔法師協會針鋒相對,兩個協會的負責人還打賭,看看誰能先修煉有成,出現第一個超凡者。”
薑甜甜腦袋一歪,靠在妹妹肩上,嘴裡發出一聲呻吟,“他們是吃飽了撐著嗎,竟然還有人成立這種組織?”
陳凡端著杯子從樓梯間走出來,輕聲笑道,“美國有很濃厚的神秘學土壤,而研究神秘學的人,基本上都是出身自權貴家庭,一般人也沒那個條件去尋找資料、探險。
我估計這兩個協會,就是那些研究神秘學的人搞出來的。”
看著陳凡走到旁邊坐下,薑甜甜好奇地問道,“那他們的目的是什麼呢?”
陳凡將杯子放到茶幾上,聳了聳肩,“無非就是尋找鬥氣和魔法的力量。”
薑甜甜很是不解,“可這個不是假的嗎?”
陳凡笑道,“千萬彆低估那些有錢又有閒的人的無聊程度,為了一點點小愛好,弄兩個組織出來,根本不算個事兒。”
薑麗麗將報紙遞給姐姐拿著,走過去拿走陳凡的杯子,不一會兒走回來,“晚上彆喝茶了,喝點蜂蜜水吧。”
陳凡抬頭看著她,眼裡滿是笑意,“好。”
薑麗麗回到姐姐身邊坐下,好奇地問道,“什麼是神秘學?”
陳凡端起杯子喝了一口,解釋道,“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所有超越自然力量的知識學科,包括特異功能、神秘現象、魔法及其它各種超自然現象,都是神秘學的一部分。
我國的法術、咒術、超越自然的武功,以及風水等等,在西方人眼裡,也是神秘學的一部分。”
他指了指薑甜甜手裡的報紙,“在神秘學研究者眼裡,我書中寫的鬥氣和魔力全都是真實存在的,恰好我又在書中寫了詳細的修煉步驟,那麼他們選擇相信、並組建協會,也很正常。”
在西方,除了因為李小龍而人儘皆知的“kungfu”之外,還有一個詞,也非常流行,尤其是在上流精英社會,不僅眾所周知,甚至還認真學習,那就是“fengshui”。
80年代,波士頓出版的一本《風水指南》連續多年成為暢銷書,其追捧者絕大部分都是精英階層。
甚至還有很多金融精英花高價去上風水課,用風水理論知識來炒股。
連金融精英都這麼“迷信”,自然少不了房產經紀人、建築師。
一個不懂風水的房產經紀人,很難做有錢人的生意。許多地方修建市政工程時,也會花高價請風水大師來幫忙選址。
風水之所以這麼火爆,除了神秘學的概念,在西方精英階層眼中,已經被升華成為一種哲學,當哲學與實用結合起來,便成了“神學”。
當然也有不少專家學者,認為風水是一門古老的“環境科學”學科。
除了民間的風水熱,不少大學裡麵還專門開設了風水課程,將其當做一門專業課來進行研究和授課。
(風水原理課程)
正是基於濃厚的神秘學土壤,以及歪果仁經常出現的迷之行為,陳凡才對這兩個協會見怪不怪。
不就是魔法師協會和鬥士協會嗎,有本事你們弄一個真正的魔法師和鬥士出來!
而聽完陳凡的解釋,兩姐妹都滿臉茫然。
不是說外國很先進麼,尤其是美國,那可是能與蘇聯相抗衡的超級大國、當今世界的兩極之一,竟然這麼離譜的嗎?
聊了一會兒,陳凡指了指報紙,對著薑甜甜說道,“甜甜,報紙你收著,明天帶過去給巴老。”
這份報紙他可不敢私自收藏,像這種涉外報刊,每一份都有編號,借閱也會記錄在案,哪怕弄壞了,也得原封不動還回去,否則借閱的人要倒大黴。
他可不想給巴老找麻煩。
薑甜甜正好將報道看完,便把報紙折起來,點了點頭,“好。”
隨即問道,“所以你現在就是在寫第二部?”
陳凡咂咂嘴,笑著歎了口氣,“今天巴老叫我過去,還說我脫離嚴肅文學,隻顧著掙錢,不寫新作品,所以我打算先寫一本嚴肅文學小說,應付一下。”
應付是其次,他主要是想爭取一下、下一屆的魯迅文學獎。
由於之前沒有一個重要且權威的文學獎項,加上未來十年,文學會有一場爆發式的發展,所以陳凡在提議設立文學獎的時候,給的建議是每兩年一次。
與現實中的魯迅文學獎評獎時間相同。最開始也是兩年評一屆,隻不過後來在2014年,被改為每4年評選一次。
給出的理由是“對作品質量有更高的要求”、以及“評獎規則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