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章 給點刺激(1 / 2)

穿在1977 狸貓換銀子 9074 字 1個月前

第649章?給點刺激

5隊村口,原來的一長條的土牆屋已然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兩排南北相對的磚瓦兩層小樓。

每棟小樓之間相隔5米,樓房前麵是場坪、後麵有一道深坎,通過樓梯下去,便是一片菜地。

兩排小樓之間的地方,便是寬達八米的村道馬路。

如果算上兩邊的場坪,總寬度接近20米,相當於一條標準的雙向車道。

基本上把原來土路和土牆屋的地基都占了。

而兩旁的樓房,是用紅磚抬高建起來的,地基與道路持平,這樣既避免了使用太多土方填埋,又能隔絕泥土的濕氣,讓人住得更舒服。

不過麵前的場坪和中間的馬路,依然是天然的泥土,隻做了簡單的夯實。

倒不是買不起水泥,而是買不到水泥。

之前楊書記去找公社錢書記,希望能批準盧家灣把村道都建成水泥公路,尤其是中間那條主乾道,結果被錢書記罵了一通。

水泥那可是重要的戰略建材物資,能批給盧家灣建房的水泥就不錯了,還想修水泥公路?

沒見鎮上都隻有一條水泥路嗎?!

現在的新農村建設也沒有水泥路那一項。

嗯,對,盧家灣的房子,都是打著新農村建設的名義,才申請到相應的鋼筋水泥等物資,否則真不一定能買全。

所以沒辦法,社員們都住進了兩層小樓,可走的依然是泥巴路。

陳凡對泥巴路倒是沒什麼反感,其實走在土路上、還挺舒服的,尤其是穿著草鞋的時候,很有腳踏實地的感覺。

隻要不在雨天出門就行。

小雨還好,大雨天這種路真不太好走,再堅硬的土路碰上大雨,也會被泡軟,一腳一個坑,穿木屐都得小心翼翼。

所以很多老農直接光腳板踩踏,回家用水一衝,乾乾淨淨,還簡單。

陳凡背著雙手,大踏步走在路中間,兩旁的社員們正把拉回來的穀子往屋裡挑,小隊的李會計兼記分員還在一戶人家門口做記錄。

“張老七,8擔穀,明天一大早就要挑出來晾曬,不能耽誤啊。”

張老七雖然也姓張,卻跟張文良他們家沒什麼關係,就是同姓而已。

三八年家鄉水災,他爺爺拖家帶口從外省流浪過來,被盧家收留做了佃戶,還借給他們家糧食,就在這裡定居住了下來,後來父親在當地找了個女人結婚,又生了他,也算是紮了根。

盧家灣很多佃戶都是這麼來的,所以村裡的雜姓特彆多,人多勢眾的“大家族”也沒幾個,楊、張、黃這幾家就算是最大的。

不僅因為他們來得早,更因為建國後社會穩定了、才越生越多,否則留不住人,再怎麼生也沒用。

張老七拿著已經沒了毛圈的毛巾擦汗,歪著頭看李會計記完賬,隨即遞了一根煙過去,“這個你放心,我再懶也不敢耽誤曬穀啊。”

說著看了看場坪,“就是這次收的穀子特彆多,也不知道我這個小稻坪曬不曬得下。”

李會計點燃煙抽了一口,皺著眉頭說道,“那沒辦法,稻坪麵積雖然比以前大一些,可是稻穀增產的更多,誰家都是這樣,也隻能堆厚一點,然後讓你屋裡婆娘翻得勤快些。”

張老七想了想說道,“要我說,是收割太快。以前都是好幾天才收完,先收的先曬、等後麵的收上來,前麵收的都快曬乾,這樣收一批、曬一批、再收一批、再曬一批,就沒有那麼緊嘛。”

陳凡背著雙手走過來,嘿嘿笑道,“七哥說的有道理啊,那你要去跟大隊長提個意見,讓他把農機拿去給彆人用,我們繼續用人工,這樣收得就慢啦。”

張老七轉過頭,一看是陳凡,當即訕笑不已,掏出煙推出一支遞過去,“是陳老師啊,抽支煙。”

隨後乾笑道,“我就是說著玩,彆當真。”

李會計在一旁哈哈大笑,“這家夥就是喜歡胡扯,你讓他真拿鐮刀去收,他又嫌太累。”

張老七嗬嗬陪著笑,都不敢說話。

雖然他比陳凡大了十幾歲,但在這位老師麵前,心裡還有點虛,連玩笑都不敢開。

沒彆的,不說陳老師給隊裡做了那麼多貢獻,就他自己也是在省裡上班的大乾部,聽說縣長見了也要先問好。

也就是陳老師仁義,沒忘了盧家灣,經常回來看看,甚至連戶口都沒遷走,換成其他人,恐怕早就去省城定居。

盧家灣大部分人跟張老七的心思差不多,對陳凡是又愛又敬,同時還有幾分畏懼。

這個畏懼倒不是說害怕,而是幾千年來、大部分老百姓刻在骨子裡的官本位思想在作祟。

官大一級壓死人嘛,何況這麼大的乾部!

陳凡當然不在意,本來他就是在開玩笑,見張老七有點畏手畏腳的樣子,乾脆也不多待,先是笑道,“本來就是玩笑話嘛,誰傻了放著農機不用,非要拿鐮刀去割。”

隨即擺了擺手,“不跟你們聊了啊,我還要去大隊部,回見。”

他剛準備走,張老七的老婆捧著杯茶走過來,“陳老師喝口水再走,你來我們屋裡連口水都沒喝。”

陳凡趕緊笑道,“嫂子你就彆客氣了,都是一個隊的人,不說見外的話,走了啊。”

聽他這麼說,張家嫂子頓時笑開了,“那下次再來啊。”

“好嘞。”

陳凡揮揮手,快步走了出去。

短短一段路,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人出來跟他打招呼,不一會兒手裡就接了一把煙,兩邊耳朵各夾了一支,剩下的都在手指縫裡夾著,跟某些偷偷賣散煙的二道販子似的。

等這段路快走完的時候,陳凡往右一拐,進了一條小巷子。

這是通往盧四爺家的路。

走一段下坡,再繼續往前,是一座小小的紅磚房。

在陳凡和幾位大隊領導的堅持下,由大隊出材料,建築隊義務幫忙,隻用了兩天時間,就在茅草屋的前麵,建起來這座紅牆黑瓦的小平房。

房子麵積不大,隻有50平方,格局是一房一廳一廚一衛,中間是客廳,占了近20平米,東邊是臥室和小書房,加起來也有20平,不過書房小一點、臥室大一些。

西邊靠南是廚房、靠北是衛生間,各有5平米的樣子。

嗯,都是實用麵積,沒有公攤。

衛生間的排水道通往十幾米外的化糞池,屋頂還有一個小型儲水罐,哪怕停水也不怕。

整體而言,比以前的茅草屋好了不止一星半點。

至於原來的茅草屋,也在房子乾透以後,被直接鏟平,變成了後院的場坪。

陳凡來的時候,盧四爺正在廚房裡準備晚飯,看見他過來,當即把刀放下,隔著窗戶說道,“來得正好,想吃雞了,抓隻來做。”

說完便擦乾手走出來。

陳凡也不含糊,穿過堂屋往後院走去,“彆人家都是前場坪、後菜園,就您家把場坪放後麵,菜園還在更後麵,一點規劃都沒有。”

一句話說完,他已經走到後院搭著棚子的雞籠旁,抓起一隻小公雞便走了回來。

盧四爺坐在桌子旁喝茶,喘了口氣,說道,“我這是簡而化之,要不然怎麼辦?把前麵的菜地填了做場坪,然後把後麵的場坪挖了做菜園?也不嫌麻煩。”

陳凡走到廚房,一邊處理雞子,一邊大聲說道,“要格局,麻煩點怕什麼?”

頓了一下,他又說道,“要我說,您還做什麼晚飯,跟我一起去大隊部吃香的喝辣的,還不自己錢,多好。”

盧四爺懶得理他,直接轉移話題,“你要去大隊部吃飯?”

陳凡“啊”了一聲,手上動作不停,“對啊,順便說點事兒。”

盧四爺手裡端著茶盞,隔著牆跟他聊天,“你能有什麼事兒?現在你的工作是在省城,隊裡又發展得這麼好,難道哪裡出了什麼問題?”

陳凡,“問題是沒有滴,不過呢,發展好了、還可以發展得更好嘛。”

具體什麼事他也沒說,一邊在廚房忙活,一邊跟盧四爺閒聊。

20分鐘不到,便將雞子大卸八塊炒進鍋裡。

洗了手走出來,兩隻手提起來吊著,對著盧四爺說道,“先燉20分鐘,然後把您剛才弄的那些菜倒鍋裡,再悶幾分鐘就行。”

平時盧四爺自己一個人在家,隨便炒點青菜就好,也就每次他過來,才會殺雞宰鴨。

沒想到今天人是來了,卻不留下來吃飯,隻能他自己消受。

見陳凡有要走的意思,盧四爺擺擺手,“你先等等,我問你個事。”

陳凡看著他,“什麼事?”

盧四爺,“去年我都給你把聘禮準備好了,你什麼時候帶個媳婦兒回來啊?”

陳凡眨眨眼,一本正經地說道,“老爺子,您這就不對了。”

盧四爺眉頭輕挑,“哪裡不對?”

陳凡,“您仔細想想,那些東西是不是我自己從地裡挖出來的?怎麼就變成了您給我準備的聘禮了呢?沒這個道理啊。”

盧四爺眼睛皮一翻,“少給我打馬虎眼,你要覺著那點東西不夠,後麵園子裡還有。”

說著看向陳凡嘿嘿一笑,“但這回你得先把人帶來。”

陳凡沉吟兩秒,小聲問道,“是不是帶幾個、您就給幾個?”

盧四爺一聽頓時氣結,瞪著眼睛看他,“還幾個?”

陳凡乾咳一聲,“沒,我就是想表達這麼個意思,看看您準備的東西多不多。”

盧四爺冷笑兩聲,“哼哼,彆說我老頭子摳門,你有本事帶幾個,我就給你準備幾份聘禮。”

陳凡嗬嗬乾笑,“開個玩笑、開個玩笑,等過年,過年一定帶人回來。”

說著又乾咳兩聲,“就是吧,我這年齡還沒到,還要等兩年。”

盧四爺擺擺手,“人歸人、證歸證,帶人回來就行。”本站域名已經更換為()?。請牢記。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