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章 盧灣廠(1 / 2)

穿在1977 狸貓換銀子 5578 字 3個月前

民間土法藕粉有兩種製作方式。

第一種和工業製粉差不多,都是先加清水把藕碾碎,然後用力擠壓,逼出藕漿。

之後用一兩天時間,對藕漿進行反複漂洗,去掉細沫藕渣和不起眼的泥沙,再將漂洗乾淨的藕漿瀝乾,得到的就是藕粉乾。

這時候的藕粉乾是一團凝固的粉團,若是想得到藕粉,還需要繼續烘烤或晾曬,使其水分徹底蒸發,粉團自然散落。

又或者用小刀切成細碎的藕粉片,一樣可以衝泡。

(古法藕粉片)

不過這種辦法費時費力,陳凡便使用了第二種方法。

那就是直接將鮮藕清洗乾淨、削掉藕皮,加水攪打成藕泥,隨後把藕泥放在爐子上,用小火慢慢加熱,同時要不停攪拌,等藕漿煮成半透明的顏色,加入桂花、蜂蜜,或者是白糖調味,就可以直接吃。

用這種方法,陳凡又做了一點小小的改良。

雖然家裡就有機械廠給的攪拌機,可他嫌麻煩,將幾節深色的老藕清洗乾淨削皮,一手握住一節,暗勁迸發,丁梆硬的鮮藕便化作一攤爛泥,落到裝有清水的小陶鍋裡。

熬藕的時候儘量彆用鐵鍋,容易變黑。

陶鍋就最好了,火力小,熬出來的藕粉還晶瑩剔透,比藕粉衝出來的還好看。

藕泥混著清水慢慢攪拌,不一會兒就成了藕粉的形狀,散發出一股濃鬱的藕香。

眼看差不多了,陳凡拿起糖罐,用勺子舀了幾勺白糖撒進去,又撒了一點桂花沫。

桂花是從村裡的桂花樹上摘下來的,一般用於釀桂花酒,現在正好給藕粉增點香。

放完調料之後,再用大勺子攪拌。

不一會兒,陳凡聳了聳鼻子,再看一眼外麵。

幾秒鐘後,幾個人走上長坡,出現在他眼前。

來人不是彆人,正是大隊部幾位領導,唯有楊書記不在。

陳凡坐在廚房門口,手上的攪拌不停,看著他們笑道,“不是說今天有參觀學習的人過來麼,你們沒陪著?”

張文良快步走在最前頭,苦著臉直搖頭,“秋收才沒過幾天,就又有人跑過來,還是外地來的,受不了,實在受不了。我老丈人職責所在逃不掉,我們就跑你這兒躲清淨來了。”

陳凡嘿嘿笑道,“難道他們吃飯不給錢?”

夏天他回來的時候就提過,建議公社安排住宿、隊裡安排夥食,該怎麼收費就怎麼收費,黃鸝的食堂、楊梅的酒坊,就是主要為這些人準備的,後來反倒方便了大隊部,經常在裡麵關起門來吃吃喝喝,……鄙視。

聽到他的話,張文良臉上瞬間掛起笑容,“錢還是照付,規矩不能壞,要不然天天招待、哪裡招待得起。”

他說著蹲在爐子旁,眼睛盯著陶鍋,“報紙上都登了,去華西村參觀還要收門票呢,我們打開門迎客,隻收點飯錢,已經夠厚道了吧。而且最關鍵的是,不收錢、來的人不是更多了麼。”

陳凡“嗯”了一聲,忽然反應過來,“你剛才說,今天來的是外地的?”

外地的說法有兩種意思,一個是南湖公社以外,另一個,卻是指雲湖地區之外。

之前張文良說的都是“其他公社”、“外縣”,所以這個外地,多半是指雲湖之外的地方。

盧家灣的名氣都傳這麼遠了嗎?

這時張隊長三人也走近這裡,也不需要人招呼,連椅子都不用搬,直接坐在風雨廊的條凳上。

肖烈文掏出旱煙點上,正好聽見陳凡的問題,便直接說道,“10月份開始就有外地的人過來,有些是從來了我們這裡的外縣公社那邊聽到的。

有些是經常坐船去地委,聽到了彆人閒談,才知道有盧家灣這個地方,起了好奇心,就過來看看。”

陳凡眉頭輕挑,“盧家灣聲名遠播,那可是好事啊。”

他倒是忘了,自古以來,碼頭一直都是消息傳播最靈通的地方,直到後來陸運代替了水運才逐漸消亡。

而雲湖地區又是江南省的兩大中心城市之一,另一個自然是省城。

有這麼重要的區域地位,雲湖周邊的多個地區,向來都是以雲湖為主,老百姓看病、購物,都喜歡往雲湖跑,就連不少生產隊的人出來自謀生路,也是向雲湖聚集。

恰好在張文良帶領的銷售隊的努力下,雲湖的幾乎所有客運碼頭,都有盧灣熟食店。

如此一來,那些來來往往的旅客,將盧家灣的消息帶回去,也很正常。

張文良盯著越來越香的藕粉,聳了聳鼻子,隨意說道,“聲名遠播是什麼好事?回頭來參觀的人更多,儘耽誤功夫。”

陳凡翹著二郎腿晃了晃,笑著說道,“聲名遠播怎麼不是好事?你買自行車為什麼隻選鳳凰和永久?買手表為什麼隻要上海牌?還不就是人家名氣大?

最好是盧家灣能聞名全國,而且要讓所有人都知道,盧灣這個牌子,就是我們盧家灣的,那才叫好。”

後世司空常見的“名牌”,卻是要是84年才會出現,現在的人倒是知道牌子,說名牌,還要跟他們解釋。

知道的情況下,陳凡儘量不給自己找麻煩,……說順口的時候除外。

張文良愕然抬起頭,呆呆地看著他,“你是說,‘盧灣’也能成為牌子?”

紅旗汽車、上海手表、鳳凰自行車、回力鞋、飛人牌縫紉機、bj牌電視、海鷗相機、英雄牌鋼筆……,這些可都是70年代鼎鼎有名的大牌子。

就連肥皂也有燈塔和碼頭、手電筒有虎牌、電池有雙鹿。

誰不知道牌子代表什麼?

代表最多人知道,代表同樣的東西、賣得就是比彆人家的要好。

彆看盧灣熟食店在雲湖地區到處開店,賣得是紅紅火火,可從楊書記到社員,沒一個人想過,有一天“盧灣”兩個字,能夠與那些大牌子相提並論。

“就不可能嘛!”

張文良搖著頭,臉上寫滿了懷疑,“我知道咱們要辦食品廠、服裝廠,把盧家灣的雞鴨鵝賣去外地,還要賣羽絨服,可你要說把盧灣做成牌子?我不信!”

陳凡似笑非笑地看著他,“連一塊肥皂都能做成牌子貨,憑什麼盧家灣做不到?”

張文良張著嘴、扭頭看向旁邊三位。

張長江眉頭緊皺,似乎在想著要怎麼才能把盧灣做成牌子。

葉樹寶抽著煙,臉上的表情頗為複雜,既有憧憬、也有猶疑。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