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烈文在一旁笑道,“老楊的意思是,陶器這些東西各家各戶都不缺,你要是想靠這個賺錢,還是彆抱太高的期望。
隨便燒個兩三爐,弄點東西拉過去試著賣也就得了,還真打算天天燒窯,當個窯老板啊?真燒太多,你也拉不過去啊。”
陳凡遺憾地咂咂嘴,“行吧。”
頓了一下,又說道,“看看下次什麼時候有機會。”
既然有了第二次,就肯定會有第三次、第四次,自己得多備點陶器才好。
反正這東西又沒有保質期,大不了慢慢賣。
楊書記抽著煙,拿煙杆指了指他,“你還彆說,我聽說公社正在討論,打算把農村集市固定下來,還是跟以前一樣,每逢初一、十五開集。”
肖烈文聞言頓時一愣,看著他說道,“喲,這是好事兒啊。”
要是可以將農村集市固定下來,以後社員們就多了一條變現的渠道,無論是把多餘的農產品換錢,還是買點其他東西,都要方便許多。
陳凡也有些意外,他還以為要隔上一年半載,才會將農貿集市辦成固定集市,沒想到下麵的動作還挺快。
自從精神力提升到9.5以後,他的記憶力越來越好,可以記起許多以前在學校裡學過的東西。
他隱隱想起來,要在78年底到79年初左右,全國各地才開始陸續重開“自由市場”。
所謂的自由市場,其實就是每天都固定開放、不要票的農貿市場,在65年以前很常見,幾乎到處都有。
重開自由市場以後,剛開始的時候,裡麵交易的全部都是農產品,可是沒多久,就有一些計劃外工業品進入農貿市場。
等到進入80年代,在自由市場裡麵,就可以輕易買到不要票的布匹、成衣、鞋子、臉盆、熱水壺等日常生活用品,所以當時越來越多的人喜歡跑到自由市場去買東西。
可現在才77年,公社領導就有了恢複農貿市場固定交易的想法,不可謂不膽大。
陳凡在旁邊思想開小差,另一邊楊書記對著肖烈文說道,“好事當然是好事,隻不過現在還沒確定,尤其是舉辦集市的地點,不能一直便宜甘家村吧,估計還有得吵,沒一兩個月肯定敲定不下來。”
肖烈文嗬嗬笑道,“不管怎麼說,有希望總比沒希望的好。”
楊書記也笑著附和。
他抽了口煙,突然想起來還有另外一件事,當即轉頭指著陳凡,“公社獸醫班開學的時間定了,就在正月十八,那天星期一,正式開課。上課時間是上午10點到12點,學理論課,下午兩點到三點,學實踐課,回頭你去找一下周站長,問一下具體細節。”
陳凡立刻點頭,“好。”
隨即看了看兩人,嗬嗬笑道,“乾脆我就趕集那天過去,給他送個炭爐,這玩意兒不算失禮吧?”
還有留著月票的沒,沒地方投就丟給俺吧,俺不嫌棄(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