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陳師傅仁義(1 / 2)

穿在1977 狸貓換銀子 2078 字 10個月前

還是上次的位置,還是一大群人圍著。

好巧,裡麵還有楊書記他們幾個。

看見陳凡一行人過來,楊書記立刻招招手,“你是過來看馬的?”

陳凡點點頭,跟張隊長、肖烈文、葉樹寶幾位打過招呼,才看向那匹被係在柳樹上的馬,又看了看邊上賣馬的人,正是上次賣小馬的,隨即輕聲說道,“這馬怎麼沒人買啊?不會又是病了吧?”

肖烈文滿臉遺憾,雙手背在身後,惋惜地說道,“可不是嗎,要是匹好馬,他不會賣,也不會到現在都沒人買。”

農村裡的牲口,最不愁賣的是大水牛,一頭壯年大水牛200塊,牛犢也要100左右,是實打實的硬通貨,隻要放出風去,就會有人搶著要。

其次就是馬、騾子和驢。其中馬和騾子比毛驢更搶手,這裡麵最貴的又是可以繁殖的母馬,也叫騍馬。

與袁枚、張問陶並稱清代性靈派三大家的趙翼,寫過一本《陔餘叢考·騍馬騸馬驏馬》,裡麵有記載,“唐以前本呼牝馬爲草馬,及牧監設課後,遂呼課馬,後人又易以馬旁爲騍馬耳。”

所以騍馬就是母馬,騸馬都知道是閹馬,驏馬則是沒有鞍具的乘用馬。另外還有“兒馬”,就是與母馬相對的公馬,有的地方也特指用於配種的馬。

一匹壯年母馬價格大約在120到150之間,可以配種的公馬在130元左右,騸馬更低些,大概90到110,小馬駒則減半。

騾子是馬和驢雜交的後代,染色體減數分裂,所以公騾子基本不具備生育能力,母騾子跟馬或驢子配種後,也隻有極小的概率能生下小騾子。

但是騾子的負重能力卻超過了馬和驢子,所以價格隻比馬稍低一些,大概在100到120元。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