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已經是7月上旬,盧家灣迎來了兩件大喜事。
第一件不用說,便是陳老師“編”的書《急救手冊》正式上市,書還沒到新華書店,就被眾多單位預定了幾百本。加上個人單買的,創下了南湖公社新華書店銷售記錄,甚至比最近三期的《江南文藝》還高。
當然是單期銷售記錄。
如果算上銷售總量,那肯定是《江南文藝》勝出。
5月、6月、7月三期的《江南文藝》雜誌,之所以有這麼高的銷量,和陳凡也脫不開關係。
因為上麵有陳老師的文章《在希望的田野上》啊!
尤其是各個單位曾經下過生產隊蹲點的乾部,都認為陳老師寫的主角身上有自己的影子,紛紛買來送人。
各個單位的文化室為了表示對蹲點的支持和炫耀成績,也都踴躍購買,就這卻還比不上一本《急救手冊》。
對此隻能說現在人的集體榮譽感是真的強。
而獲利最大的,自然是“培養”了陳凡的盧家灣。
一時間盧家灣在孤峰縣都名聲大噪,更彆說南湖公社內。公社各個單位都向大隊部發來邀請函,想邀請陳凡過去講座,甚至還有縣裡的。
讓陳凡給他們講講是在什麼樣的心態下,又是一種什麼樣的精神,才讓他鑽研出“呼吸道異物清除法”,又是什麼樣的想法,讓他想到編寫一本急救手冊,為群眾服務,為社會做貢獻!
對此陳凡一概婉拒,強烈推薦張文良和張覺民兩人去表演。
他主要是怕麻煩,更不想出風頭,隻想著安安穩穩過自己的逍遙日子就好。
大隊部的四位領導經過簡單商量後也一致同意。
他們也怕陳凡一出去,就被彆的單位給拐跑了啊。
雖然陳凡堅定地拒絕了地委衛生處的邀請,可萬一要是有縣裡的單位開出更好的條件呢?
比如過去就分房,按乾部級彆給待遇,說不定還發個老婆。
盧家灣的姑娘們再好看,那也是村姑,能跟人家城裡的文化人比?到時候兩口子都拿工資,雙乾部家庭,不比在盧家灣強?!
所以他們是堅定支持陳凡的想法,不管是哪個單位來邀請,都嘻嘻哈哈地打太極。
讚美、禮物來者不拒,要人一概不給!
推來推去,那些單位最後隻能同意讓張文良和張覺民出馬。
反正他們也都出現在書本上,還是真人演示,有他們在,說服力絲毫不弱於陳凡。
而且地委衛生處對此次事件的獎勵也下來了,各級相關人員都有獎賞,張覺民的得到的好處就是被南湖衛生院特彆提拔,成為一名光榮的正式工。
算上之前做了十年赤腳醫生的工齡,給他定了4級56塊錢的工資。
在整個衛生院裡,都算是中上等水平。
因為衛生院裡就沒有幾個乾部,基本上都是工人,能熬成四級就已經很不錯了。
在68年以前,中專、大學畢業生主要是按需分配,哪裡需要就分到哪裡。
這種情況下,大城市和重點大型項目的單位自然更占優勢,而各大單位為了搶人,也都紛紛給出最優越的條件,區區一個乾部編製又算得了什麼?!
這也是大學生“出門”就當乾部的由來,後來更是成了慣例。
卻並不是說有規定,必須給中專、大學畢業生定乾部。
恢複高考以後,這些畢業生的分配也是如此,於是才有了中專生的“黃金十年”。
想想看,都是初中畢業,一個是隻需要再讀三四年就可以進單位當乾部,另一個是還要再讀六到八年才能進單位當乾部,而且那時候大家的工資標準還都差不多,你會怎麼選?
隻不過呢,上級在68年發了個通知,其中有兩條很關鍵。
第一個,畢業生分配工作,必須徹底打破大專院校畢業生一出門隻能分配當乾部,不能當工人、農民的舊製度。
啥意思?
這段時間的畢業生,不是出來就是乾部了,必須先從農民、工人做起!
第二個,畢業生的分配,必須堅持麵向農村,麵向邊疆,麵向工礦,麵向基層,與工農群眾相結合的方針。
也就是說,以前的大城市單位和大項目單位將不再具有優先選擇的優勢。
具體怎麼分,這就要看畢業生是從哪裡來的。
如果是大城市裡的人,還可以留下來,如果是小地方,尤其是農村地區的,最好最好的去向,也是當地的縣城!
可是誰又樂意去公社、下生產隊呢?
哪怕留在了縣城,也要經常下鄉去巡診,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的人,也都想要留在縣城裡啊。
所以說,下麵的公社衛生院的人才是真的少,人才少、高工資的人自然也少,張覺民能占個中上遊,也就不足為怪了。
而且讓張覺民和張文良一起出門,衛生院也樂意。
張覺民已經是衛生院的人,這也是給公社衛生院揚名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