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全部拿下(1 / 2)

穿在1977 狸貓換銀子 10186 字 7個月前

兩天後,第一個結束了水運公司培訓,並經地委水運培訓學校考試合格、頒發輪船駕駛員證書的船員終於回到了盧家灣,駕駛著翻新的23米大木船,前往孤峰縣城。

(為啥內河船舶駕駛員證書發不上來呢)

本來6個駕駛員一起考試是最合理的方式,不過盧家灣急著要人,恰好地委水運培訓學校為了迎國慶,在9月30日組織了一次臨時考試,便將最有把握的楊俊義送了過去,然後在2號這天拿到了證書。

結果今天一大早就被派了出來,堪稱火線上崗。

至於其他5個人,等下次吧!

輪船駕駛室裡,楊俊義目不轉睛地盯著前方,那表情似乎是生怕前方樹林中出現一撥敵人,或者水裡突然竄出來一隻水怪。

陳凡淡定地調著收音機頻道,笑著說道,“放輕鬆點,你跟著水運公司的大師傅學了一個月,都是有駕駛證的人了,還怕什麼呢?

這開船其實也沒什麼,關鍵是膽子要大、心要細,最主要的就是靠岸的時候彆把船撞壞了,寧肯提前熄火,再通過調節方向靠過去,也不要用力過猛。”

楊俊義轉頭看了一眼比自己還小兩歲的陳凡,生硬地笑了笑,“好的。”

然後回過頭去繼續盯著。

不過被陳凡這一打岔,緊張的心情稍微緩解了一點點。

他看向在甲板上坐著抽煙的楊書記、葉隊長和安乾部,心裡隱隱明白,為什麼大隊部領導什麼事都喜歡找陳老師。

文化水平高不說,就這份膽識,怕也是高人一等啊。

陳凡調試了好幾次,終於找到最清晰的頻道,然後果斷插上廣播機的接頭。

頂上的大喇叭突然吱呀一聲響,將甲板上的三位領導嚇了一跳,不等他們反應過來,緊接著便聽見大喇叭的聲音,

“……華社報道,我國數學家陳景潤在數論研究中,對‘哥德巴赫猜想’問題進行精心解析和科學推算,證明了任何一個充分大的偶數,都可表示一個素數加上頂多是兩個素數的乘積(簡稱“1+2”)。這個問題,兩百多年來經過許多科學家不斷努力,始終懸而未決。

英國數學家哈伯斯坦和德國數學家黎希達合著的《篩法》一書,原有十章,付印後才見到陳景潤“1+2”的論文,特為之添寫了第十一章,章目定為“陳氏定理”。

陳景潤的突出貢獻為數學學科的發展寫下光輝一頁,中國科學院提升他為研究員。陳景潤在數論研究方麵所取得的世界領先地位和巨大成就已被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事記中。”

等這條新聞過去,楊書記轉頭看著安全,“陳景潤是誰?為什麼會寫1+2就能當研究員?”

安全兩眼迷茫,搖了搖頭,“不知道啊。”

葉樹寶轉身看著駕駛室裡的陳凡,大聲喊道,“陳景潤是誰?”

陳凡聽到不禁愣了一下,默默想著應該怎麼跟他們解釋陳景潤是什麼人?

頓了兩秒,他腦袋伸出窗外,大聲喊道,“搞數學的勞動模範。”

楊書記和葉隊長兩人麵麵相覷,會寫1+2,就能當勞動模範啦?

這裡麵是不是有點問題?

安全在一旁眼角直抽抽,有心想糾正一下陳凡的說法,可想想好像也沒毛病?

大船突突突的往前走,將河水波浪從兩邊分開。

推進器就是不一樣,木船逆流而上,速度卻比裝了風帆的拚裝小劃子船快多了,一個小時後便進入長江,然後順江而下,沒多久便到了地委。

楊俊義渾身緊繃,全神貫注地操控船舵,緩緩將木船停靠在貨運碼頭上。

立刻有兩個水手跑到船頭,各拿起一根鐵杠,插在立式絞盤上,跟推磨似的推動絞盤,慢慢將鐵錨放下去。

(立式絞盤)

將鐵錨放下,又合力抬起一塊跳板,搭在碼頭岸上。

一個穿著藍色衣服的人走了過來,遠遠地喊道,“哪個單位的?”

其中一名水手迅速跑過去,人未到先掏煙,“我們南湖盧家灣的。”

那人聽到是盧家灣的,才伸手接過煙,臉色也迅速變化,笑著說道,“你們不是用小劃子拚的船嗎,這都鳥槍換炮啦?”

他也不是要深究到底,就是隨口說一句,扯了幾句之後便用本子記錄了一下,隨後帶著一包煙徑直離開。

碼頭也歸水運公司管,盧家灣天天過來送貨,早已在碼頭上掛了號,雖然今天是個臉生的,卻也沒必要為難。

一般來說,碼頭不能隨便停,否則有貨船靠岸,那不是占了彆人的位置麼?所以很多臨時船隻靠岸,隻能停靠在遠離碼頭的野岸邊。

也就盧家灣的船每天都來,再加上聽說他們跟公司趙經理有關係,他才給個麵子,否則的話,直接趕走。

……

靠岸之後,陳凡便直接從駕駛艙前麵的走廊上跳下甲板,和楊書記他們一起往農機廠趕去。

農機廠也緊挨著長江大堤,就是距離碼頭還有一段路,不過也不遠。

順著大堤走了十幾分鐘,再走下一條斜坡,便到了孤峰縣農機廠。

請門衛通報一聲,農機廠的廠長便帶著兩個人快步迎了出來。

見麵當然是一陣熱情的寒暄。

不過楊書記他們今天是來辦正事的,寒暄過後,便請廠長帶他們去看貨。

陳凡走在人群中,默默觀察這片廠房。

不小的一片院子,裡麵是4座建築,其中3座是廠房,一座是兩層樓的辦公樓,4座建築呈兩兩排列,東邊是兩座廠房,西邊是辦公樓和一座庫房。

可是放眼望去,整個廠區裡麵卻沒有幾個人。

陳凡也不在意,反正重點是機器,其他的都不重要。

不一會兒,廠長便帶著他們走到辦公樓後麵的廠房前,讓人打開大門上掛著的鐵鎖,推開庫門、再拉亮電燈,裡麵一排機器出現在眾人麵前。

廠長走在前麵做介紹,“都是本地人,知根知底的,吹牛的話我也就不多說了。情況你們也知道一些,原來有38台收割機,集收割、打穀為一體,隻需要在旁邊配一台拖拉機做貨倉,就可以直接收割稻穀。

而且我們這個收割機是做了小型化處理的,可以適應本地的自然環境,另外在後麵還可以掛牽引,把前麵的收割輪卸下來,後麵裝上配套的機器,就可以轉變為旋耕機、插秧機,可謂是一體多用!”

陳凡在旁邊揉了揉鼻子。

說好的不吹牛的呢?!

楊書記終究還是老成持重一些,臉上笑嘻嘻的沒有任何變化,隻是仰頭打了個哈哈,卻沒有說話。

廠長也不尷尬,笑嗬嗬地繼續說道,“可惜,當時我們的技術還不夠成熟,機器造出來以後,或多或少的出現了一點點問題,領導就決定將這個工程暫停。”

他說著指了指倉庫裡擺放整齊的農機,“不過後來陸陸續續還是賣出去了幾台,剩下的都在這裡,總共還有26台,隨便看隨便挑。”

陳凡抿嘴微微一笑,情不自禁地移開了視線。

賣出去了幾台?

嗬嗬,少是少了,但是不是賣出去的,怕是不好說。

不過這事跟他沒關係,他要做的,就是檢查這些農機的狀態。

廠長為了將這些機器脫手,也是在賣力推銷,“楊書記,你也是上了年紀的、從分地時候走過來的人,我也不瞞你,早些年,咱們彆說這麼先進的農機,連那種用牲口拖著的手動收割機,都非常少見,恐怕你都沒見過。”

楊書記卻哈哈一笑,說道,“那玩意兒我還真知道。仿製波蘭的搖臂收割機嘛,還有捷克的,得用馬或牛拉著走,後麵一個輪子、兩個收割用的割刀,跟翅膀似的,人在後麵扶著機器死勁搖,一割一大片嘛。”

廠長頓時一驚,“您見過?”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