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成立後,很快就吸引了許多有理想抱負有識之士加入。
楊儼親自為眾人講課,他緩步踱至講台,溫和地開口道:“學問之道,在於發揮思維,勇於創新,突破陳腐觀念的束縛。你們要開拓進取,甘於實踐,方能有所建樹。”
學者們聞言均是一亮,紛紛會心點頭。
楊儼繼續說道:“今後你們的任務,就是研發新型農具,改良種子,以提高農業生產率,造福社稷!”
眾學者連聲應道:“我們定當努力鑽研,將陛下囑托落實於行動!”
楊儼溺愛地笑了笑,轉身緩步離開講堂。
他心中默念道:“有這批賢達之士,大業可成!”
很快,農學院的學者們就研究得如火如荼。
他們勤奮好學,思維活躍,不斷取得創新成果。
一個月後,學者李寧堅來到宮中稟報楊儼道:“陛下,經過反複試驗比較,我們研製出一種輕便耕犁,能深挖土壤鬆土培肥,預計能大大提高農田產量。”
楊儼看過設計圖後大加讚賞道:“好,好!你們日以繼夜,潛心研究,終獲豐碩成果,朕甚為欣慰。此乃大隋農業進步的好兆頭!”
李寧堅再拜受命,臉上洋溢著喜悅和自豪。
另一位學者王才也來稟報道:“陛下,我們通過多方雜交育種,試驗出一批產量高、抗逆性強的新型穀物種子。如果試驗成功,這對增加糧食產量大有裨益。”
楊儼聽罷也再三稱許,他笑著說道:“你等人才濟濟,學富五車,有你們這樣的人扶持社稷,大隋的農業必將煥發出新的生機!”
王才再拜領命,心中湧起豪邁之情。
很快,這些新型農具和種子在農村推廣應用,果然產生了革命性的效果。
村民們爭相用上新物品後,糧食豐收,生活明顯改善。
村民李長庚用上新耕犁後欣喜不已道:“這新耕犁輕快利落,一畦地耕得那麼鬆軟,想必今年莊稼收成會高出一大截!”
鄰村農夫趙二也躍躍欲試道:“這新種子收成後肯定大豐收,到時咱也要弄幾袋種上瞧瞧!”
兩人說笑著繼續忙碌。
楊儼前往田間視察時,看到這情景,心中暗自欣慰。
學院的創立正如他預期般,正在推動大隋社會進步!
隨著科學院和農學院的創立,楊儼極為關注兩院的科研進展。
他知道科技創新將直接推動大隋的發展。
一日清晨,楊儼來到科學院視察。
隻見紡織車間內,成排的織布機正通過轉軸與蒸汽機連接,快速運轉織造布匹。
楊儼讚歎道:“好,好!用蒸汽機帶動紡織,這樣產量比人力織造提高十倍有餘。你們的創新令朕印象深刻!”
帶領他參觀的院長張竹林恭敬地回道:“全靠陛下支持科技創新,我們才得以不負重托,取得進展。這種蒸汽驅動的機器織布,效率遠超人工,是我院的一大發明成果。”
楊儼笑著點頭,又看到一個巨大的鐵軌架上,有個模擬車廂在軌道上來回滑動。
“這是什麼?”楊儼好奇地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