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堂現在已經開始建設,在短時間內,他們將當初考卷篩選出來的人才,全部都引入到了京城當中。
楊儼幫他們先尋找了一處暫時的居所,讓他們可以在這裡安靜的跟著學習。
王江和趙才兩個人此時被任命成為他們的先生,給這些人進行簡單的授課。
為了避免那些世家子弟們鬨事,楊儼先是讓王江和趙才從自己手底下找來了最信任的幾個弟子,對他們進行單獨的授課。
在每天給這些弟子傳授完當日的課程之後,讓他們回去進行準備,並且將這些課程給這些學子們進行傳授。
很快,一個比較完整的授課體係就簡單的建立了出來。
雖然說世家弟子們還是略微有些不滿,但是楊儼也已經單獨的設置了新式學堂的總院。
其他的新式學堂裡麵教授的大部分都是王江和趙才兩個人的學生,而他們兩個則是單獨在總院當中進行授課。
楊儼特意設置了學堂的守則,在每個學期也就是半年的時間左右,就會進行一場考核。
在普通學子當中,如果考核成功達到了目標,而且能夠排進所有考核學者的前百名之內,那麼他們就可以進入到新式學堂當中進行學習。
即使他們是普通的平民弟子,他們也有這個權利和機會。
至於其他的那些人,他們則需要單獨的留在普通的新式學堂進行學習和授課。
這樣可以有效的避免那些氏家族的弟子對此產生任何的意見。
不過除此之外,楊儼還特意詢問了趙才和王江,又給了他們十個單獨的名額。
這十個人可以完全不考慮他的排名,隻要兩個人認為這個學子可以進行授課,而且他們也願意把這些學子們帶到自己的名下。
那麼就可以帶到新式學堂當中。
這是單獨給他們兩人的權利。
雖然說朝臣們對此略微有些不滿,但是最終還是迫於楊儼的強製態度,最終他們還隻能默默把自己的情緒給咽了回去。
新式學堂當中完全沒有以前的科目,他們不必再像之前一樣需要強行的背誦那些國策論等等。
這些新式學堂的學子們,他們更多需要做的就是進行實地的研究和考核,並且將一些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生產當中。
尤其是王江所帶領的那一批人,他們更是製造出了新型的機器,甚至把這些機器又一次使用到了工廠當中。
而此時的工廠也在蓬勃發展的過程中。
有一些沒有通過考核的年輕人,他們也看重了這方麵的發展,於是他們紛紛離開了自己的家鄉來到了京城當中,來進入到工廠當中,謀生。
這些人很快就發現,在工廠裡麵進行工作,很多時候他們做的基本上都是同樣的一個工作。
但是在這樣的工程工作流水當中,他們完全可以獲得比在家裡麵種田要有更高的收入。
很快,這些年輕人們就紛紛賺了一筆大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