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秦叔寶他們這些武將總算是理解了當時楊儼所說的那句話。
他當時在朝堂上麵直接放言,表明他一定要想方設法的趁著這一次的戰鬥,直接將突厥人給打破,要把他們的土地都收攏到大隋朝的國土當中。
那個時候,還有不少的朝臣以及武將們都在反對。
他們當然都清楚戰鬥的艱苦,也都明白如果一旦長期的投入其中,必然民不聊生。
他們大隋朝的百姓如果生活都不能得到安穩和保證,那麼就會逐漸的喪失信心。
到時候國民士氣薄弱,他們的大隋朝必然氣數將儘。
這也是他們當時義正言辭要反對繼續進行戰鬥的原因。
但是現在看起來,如果楊儼真的能夠大肆的製作火銃,甚至能夠將其精度和攻擊性進行改良,保證其有更好的效果的話。
那麼他們完全可以用這樣的器材,來保證他們戰鬥的勝利以及取得的成果。
說不定他們大隋朝還真的有機會將突厥也收攏到他們的國土當中。
或許這是他們難得的一個機會。
此時的秦叔寶心頭巨震,心臟不停的砰砰狂跳。
他現在總算是明白,楊儼並沒有在放大話,一旦他們能夠掌握先機,在那些突厥人還沒有弄清楚他們所使用的火銃到底是什麼原理之前,他們就直接將這些人的士氣打散。
那麼就可以成功將其收攏入他們的國土當中,並且派人進行整理和改革控製。
如此他們的國土將安定,將來也必然不會再像現在一樣,不斷的有動蕩發生,他們中原的百姓和人民們的生活也就有所保證了。
想到這裡的秦叔寶不由自主的再一次看向了火銃,和站在旁邊正在研究的王江和孫思邈。
“看來我已經有些落後了。”
秦叔寶心中一直都認為,大隋朝的穩定和安固,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的功勞,全部都屬於他們這些武將。
甚至朝廷裡麵的那些文臣和文官,他們的存在就隻會勾心鬥角,搬弄經濟,為自己謀求權益和私心。
所以說秦叔寶雖然在朝堂上麵對這些文臣的時候,態度異常恭敬。
可實際上私底下,他更加的喜歡自己身旁的那些武將和戰友們。
可如今在看到了正在準備製作和改良的王江與孫思邈,他的心第一次產生了動搖。
如果不是他們的不斷試驗以及反複的改良,他們的隊伍不一定能夠這麼快就獲得糧草和軍備的資源。
甚至很可能還要呆在那個苦寒的地方,承受著饑餓和痛苦。
即使要保衛大隋朝的邊境,他們也很可能要付出極為慘痛的代價。
可正因為麵前的這兩人,還有農科院的趙才,以及所有朝堂上的這些文官,他們在後方保障著民心,並且提供著充足的物資。
甚至還不斷的日以夜繼的研究,目的就是為了保證他們大隋朝的太平和安康。
這些人的貢獻一點都不比他們這些武將少。
秦叔寶在這個時候已經徹底的改變了,對於這些權臣們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