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黍直接要了一斤,付完錢後,私鹽販子還將那布袋外頭還裹了一層荷葉來做包裝。秦黍見他熟練的操作,一瞧就知道他是乾慣了的。
緊要的調料秦黍都置辦齊了,剩下的就是那些不耐放的調料沒置辦了。秦黍打算等明兒開張前再買,到時候用起來也新鮮不砸招牌。
秦黍這廂忙活著,沈海他們在村裡也沒閒著。這段時間正是農閒的時候,既然要修院牆,擇日不如撞日,沈海索性直接定了今天。
因著還想修一修屋頂,沈海又想一天就能把把活兒全乾完,便在村裡尋了幾個親戚來幫忙。
這一下不免就叫到了前些日子和沈荷爭了幾句嘴的沈河家,被叫來的是沈河和沈田父子兩。
沈荷是不太樂意叫她這二叔和堂弟過來的,因為她不願意聽二嬸那有的沒的說嘴,但奈何沈海覺得同氣連枝,一筆寫不出兩個沈字,一家人就該處得親近些。
怎麼才能親近?無非就是這種你家有了難處我來幫忙,我家有了難處你來搭把手,這樣關係不就越處越親近嘛。
除了沈河父子兩,沈海還叫了村長家。不過村長沒來,他派了兩個兒子過來了。於是乎,連帶著沈海、秦關,這一下子就是六個人了,這人手便算是湊齊了。
這齊了就開始動工了。院牆還是用一些黃泥和稻草還有一些秸稈和製壘成。這其中最費功夫的就是和泥。和泥很講究技術的,畢竟水、泥的比例以及力道都很影響黃泥的粘性。黃泥的粘性越高,這做好的黃泥牆才會越牢靠。
所以和泥的任務都是交給沈海和沈河這樣富有經驗的老手,剩下那四個年輕一些的便將和好的黃泥壘成牆。當然黃泥牆也不是一氣嗬成就能壘成功的。他們先將底部壘好,然後晾乾,然後再往上頭壘濕泥,如是反複一直到整麵牆全部做好。
所以這不僅要花功夫還考驗人的耐心。這不就有人乾著乾著便開始糊弄起來。
秦關再一次看到沈田將那濕泥搭在晾乾的泥牆上動作敷衍地拍打幾下後,他不免就出聲說話了,“沈田,你也用點力氣,不然就你造的那泥牆還能用嗎?那不得雨一打風一吹就嘩啦啦地散了啊。”
沈田看向秦關,頗無賴地說:“姐夫,沒吃早食,這身上沒力氣呢。”
秦關沉聲道:“那誰都像你這樣,輪到年景兒不好的時候,那地還種不種了?”
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