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秦記?”楊嬸端起碗喝完了最後一口粥,疑惑道:“秦記你們家人不是儘夠著嘛,哪還需要我去摻和呀!”
“就是不夠才來尋您的。”秦黍三兩口就喝完粥,她雖喝得快,動作卻不粗魯,“家裡現在又支起另一樁生意來,這人手便不夠用了。您也知道這人手好尋,但可靠的人難尋。”
楊嬸聽了心裡一動,秦黍這話說得很明白,她不是尋不到人,而是尋不到可靠的人,所以她來找楊嬸從另一層麵上表示了她對楊嬸的信任。
楊嬸有些意動,在哪裡掙錢不能掙,況且一看就知道這在秦記幫忙遠比她在碼頭擺攤來得強,她自己又是很願意和秦家人一起共事的。因此她思忖片刻,不待秦黍多說便也就同意了。
“你家食肆開得好好的,怎麼又想起支起彆的生意來?”楊嬸可是聽她家當家的說了,說秦記生意紅火,回頭客尤其多。這秦記開張短短時日已然在他們那條街都闖出了名氣來。
“我宋爺爺他們有家傳手藝,眼見在我們這裡落下腳,就想將家裡的手藝再給支起來。我一尋思著,這也挺好,既能糊了口又能將祖上的手藝傳下來。”
楊嬸歎道:“這年景兒,手上會一門活計兒比什麼都強。”
她站起來收拾碗筷,秦黍便也起身跟著幫忙,“誰說不是呢,就是家裡沒人手啊,這又是忙著鋪子又是忙著這樁事兒還得顧著地頭裡的事兒,我們家才那幾個人,真是一個人掰成兩個人用。”
楊嬸將碗筷放進木盆裡,又從一旁的水缸裡舀了些水進來洗碗,秦黍伸手要幫忙,她趕緊將人攔了,嘴裡還是接著剛才的話聊,“眼見這又要插秧了,你們家那點人手是轉不開。”
她說到這裡突然頓住,“我這些日子在碼頭擺攤,瞧著這街上的乞兒多了起來,雖說是乞兒,但我瞧著那裡頭也有些青壯呢,你要不去尋摸尋摸幾個回去幫襯一下農時?”
秦黍皺眉,“乞兒?這不知來曆的怕是不怎麼合適吧?”
“這有什麼不合適的,這些乞兒為了那一口飯食什麼都肯乾。他們四散在各處,有的就給那些鋪子做個跑腿傳個口信,有的就在碼頭上扛包。”楊嬸將碗筷清洗好,抽了一旁掛著的乾布巾擦了擦手,“這人呐,隻要還能尋著活計踏實養活自己,哪怕是淪落為乞兒那也不算糟糕。”
秦黍覺得楊嬸這話給她提了個醒兒,可不是,她不放心的是這些乞兒來曆不明容易生亂,可但凡能尋著活計養活自己的都還是想活下去的,不會無端端得那般想不開生亂的。
一想通秦黍也不在楊家耽擱了,她囑咐楊嬸忙完直接去秦記。楊嬸看著她一陣風兒似的走了,搖頭失笑道:“眼下還真是個大忙人了……”
*
秦黍先去了碼頭,這個點沒有貨船靠岸,秦黍問了人,才在一條巷子裡找著了她要尋的人。這是張記酒樓的後廚門口,這群乞丐等在這裡估計是為著那點殘羹剩飯。
秦黍過去的時候,那老老少少十多個人都用一副戒備又警惕的眼神看著她。
秦家日子好過起來後,全家人衣著都換成了不帶補丁的麻,所以此時的秦黍看起來乾淨整潔、氣色又好。這群逃難過來的,可能沒見過什麼世麵,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