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件事情就是李春生說的,江城縣體製人員過多,財力不足,還需要發工資的問題。
這個發言其實非常的片麵。
一個企業之內不同的崗位有不同的分工。
同樣在一個國家之內。
不同的城市也有不同的分工。
你沒有辦法讓全國所有的城市都像沿海發達地區那樣,擁有極高的gdp,擁有極高的稅收和可以完全自己支配的財政收入。
也不可能讓所有的城市都成為先進的工業城市,或者是先進的金融城市。
內陸的大部分城市,無論你怎麼發展,你的先天地理條件和你的人口占比,就已經決定了,你一輩子隻能夠吃財政的轉移支付。
那麼內陸這些城市就沒有發展的必要了嗎?
當然有!
一直吃轉移支付,不意味著一直躺平。
內陸的城市在發展,符合自己城市情況的工業或者是第三產業的同時,最關鍵的其實並不是去爭取gdp,而是讓所在城市民眾的生活水平提高,幸福感增加。
這一些理論是**當初念研究生的時候學習的。
當然,**也不是迂腐的學習,而是在學習的過程之中知行合一。
特彆是她在江城縣任職之後,也分析了很多現成的樣本。
國家工業化的格局以及沿海城市的崛起。
就會造成城市的分工不同。
內陸城市將會為沿海城市提供大量的原材料以及便宜的電力和大量便宜的人工。
沿海城市則專注於科技和工業,成為全球的工廠,賺全球的錢。
並且把賺的一些錢通過轉移支付用來支持內陸地區的發展。
這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規律。
也是國家城市發展的必然規律。
所以**認為,一個城市,特彆是一個內陸的縣城,要是唯gdp論,那麼這個城市是缺乏前景和活力的,更是缺乏溫情和幸福的。
不過在這個年代。
在所有的城市都是大乾快上的時代。
**是絕對不可能在這個場合提,不應該看gdp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