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畝?蘇軼昭開始在心中掐指算畝產量。
北地沒有南邊產量多,不過北地多產麥子,畝產是兩三百斤。二老太爺謔地一聲,猛然站了起來。
他冷笑一聲,“老夫看你這次回來是來查賬來了吧?要查賬隨時都可以,老夫清者自清,不懼查賬。”
蘇文卿也跟著站起了身,“侄兒哪裡有這個意思?就是您想跟侄兒要銀子,侄兒也沒有啊!”
他無辜地攤了攤手,沒辦法,他來之前老爹根本沒給其他的銀子。
二老太爺頓時臉色不虞,放下了碗筷。
“你可知咱們族中有多少人?去年收成不過往年的一半,族中這麼多開支,如何維持?你父親的意思,是指摘老夫撒謊?”
“這?若說不夠的話,那也確實有誇大其詞的嫌疑啊!”蘇文卿呐呐地道。
二老太爺頓時氣得杵了杵拐杖,“你若是不信,那就聽老夫給你算算。”
蘇軼昭有些想笑,這爹,雖然是實話,但也不應該說得這麼直白啊!難道不會也哭窮,說自家在京城的難處嗎?
不過大旱確實對收成有很大影響,隻有往年收成的一半,那就是一百多斤一畝。
以最少的算,兩千畝最少產糧二十萬斤。
大雲朝一石糧食是一百二十五斤左右,也就是一千六百石的糧食。
不過這都是麥子,還未去殼。
上次在坊市無意間聽說今年的糧食貴,往年一石麵粉隻需二兩銀子,然而今年一石麵粉需四兩,足足漲了一倍。
那蘇軼昭覺得按照今年糧食漲價來算,一石麥子能賣一兩八錢左右。
當然,這也得看有人收的時候什麼價格,或許會比蘇軼昭預計地更低。
一般來收的都是米行,那些人都會往死裡壓價。照他們心裡的帳來算,人工費和加工費都十分昂貴。
再加上古代工業不發達,不易磨出精細的糧食,出糧率估計不到六成。
“今年咱們收到一千九百五十六石的糧食,族中八人有功名在身,免除了近千畝的稅收,但還有千畝左右要交三成的稅。”
“收成不好,為了預防,族人的糧食也得預留。族中除去出了五服的,再加上下人,一共五百多人呐!”
二老太爺說著,還深深歎了口氣。
“為了不至於讓族人餓肚子,老夫做主留下了三百石的糧食,也是為了以防萬一,其餘的就叫城中劉家來收了。咱們家是老主顧,他們自然也給幾分麵子,算咱們一石一兩五錢,這已經算是最高價了。”
這麼算的話,田地上的產出最後隻有一千三百多石能賣銀子。
蘇軼昭算了算,最後得銀兩千兩多一點。
兩千多兩可不少了啊!蘇軼昭想著自己以後要多買些地,就算地裡出息不多,但利潤也不少呢!
轉念一想,這是除去一部分免稅田了,要是都有稅收的話,所得銀錢還得減一部分。
這麼一算的話,蘇軼昭又覺得收獲不多了。
“去年如此災情,朝廷給那些重災區減免了稅,咱們北元府卻是照往年來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