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是野菜黑麵疙瘩湯,也就剛收貨的時候才能多放些麵。
在田地裡割麥子的人看見一行人往山腳下走去,於是紛紛停下手頭的事兒看起了熱鬨。
“這是蘇家人吧?”有人掂著腳望向前方,而後問道。
“可不是嗎?咱們這村兒,除了蘇家,還有誰有這麼大的排場?昨兒蘇家散喜錢,村裡人都去看熱鬨了,那個想必就是舉人老爺吧?聽說今日蘇家祭祖呢!”
“要的,中了舉人,是得告祭先祖!”有人附和道。
“唉!那些大戶人家偏偏出的舉人進士老爺多,咱們寒門要想出仕子,難呐!”有人忍不住感慨道。
“今日是重陽節,給他們發些糕吧!”蘇文卿轉頭對忠伯吩咐道。
往年蘇家老宅都沒有主人在,今年他們回了老宅,自然要給鄉鄰們準備些重陽糕。
“哎!帶著呢!見人就發!”忠伯點頭道。
手上拿著油紙包裹的重陽糕,地裡的鄉鄰很是高興,紛紛讚歎蘇家大氣。
其實他們村有蘇家在,也沾了不少光的。
不說旁的,就拿蘇氏族學來說,隻要村裡的孩童去學,束脩要比外頭私塾的少三成。
學地好的,還有文房四寶獎勵。
一行人很快就到了陵園之外,蘇軼昭看著前方大氣的陵園,不禁感歎家族昌盛,確實後人受益匪淺。
蘇氏有陵園,蘇氏族人隻要羽化登仙之後,都會葬在這裡。
就連遠在他鄉的,到臨了前都會想辦法回到祖籍,除非意外。
蘇軼昭隨著蘇文卿祭拜了兩位曾祖,蘇錦荀不能回來,蘇文卿便是代父祭祀。
“老爺,已經晌午了,咱們這就回了?”忠伯看著定神的蘇文卿,不禁提醒道。
蘇軼昭奇怪地看了蘇文卿一眼,她總覺得這爹此刻的心思很重,仿佛在懺悔似的。
可他在懺悔什麼呢?還是她多想了?
可眼前這個穩重沉默的男子,與往日那個不著調的爹仿佛不是同一人,她有時候都要懷疑這爹有分裂症了。
“重陽節這就過了半日,下晌應該邀請一些朋友來賞菊才是。第五進的景致不錯,也種了不少品類的菊花,不如請人一起品鑒品鑒!”
蘇軼昭聞言沉默了,好吧!是她想多了。
十一那日是蘇氏老宅近年來最為熱鬨的一日,蘇軼初和蘇文卿的宴席擺在了同一日,算是雙喜臨門。
不收鄉鄰的禮,鄉鄰們隻要帶張嘴來吃喝就成。
有不少臉皮厚的鄉鄰,想把自家親戚都帶來。
不過蘇家的威名還在,再加上有裡正的震懾,大家也不敢太過分。
一餐得擺一百二十桌,分三次擺,因為桌椅不夠。請了酒樓的大廚來,否則就靠老宅的廚子,哪裡來得及?
找了村裡的婦人幫忙擇菜,還得自帶碗筷。不上精致的菜肴,村民要的是實惠,所以擺成了八大碗。
肉爛膠黏的紅燒肘子、軟糯鮮香的米粉肉,還有排骨、扣肉和魚,隻擺了兩道蔬菜,其餘皆是肉食,吃的村民滿嘴流油。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