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您是專業捧哏的吧?
“這些都是後話,非三言兩語可解決,咱們還是先說回海市。”
蘇軼昭的話讓眾人集體翻了個白眼子,這不是你自己先提及的嗎?
蘇軼昭哪裡能現在就說這麼多?那不得慢慢來,不然她怎麼升官兒?
“開通海市可就近成立朝廷海貿易商會,派重兵把守,過往商賈的船隻按照船上資產的一成作為稅收。”
一成稅收?已經有的官員在心中計算著,這也太少了吧?
“出入的商賈必須成為商會會員,嚴格遵守商會製度。且去哪個國家必須登記在冊,另外繳納稅收,不許進入登記之外的國家。”
說到這兒,朱宏昌已經有了異議。
他迫不及待地問道:“可出了海之後,他去了哪個國家,我們怎知?”
“有通關文牒啊!這就要說到前期的準備了。”
蘇軼昭胸有成足地道:“在此之前,儘快建立商會,並且派遣商會官員去其他國家談判,與其他國家建立友好關係。隻要登上他們國家的碼頭,就必須登記在冊。”
“還可派遣本朝官員常駐其他國家碼頭蹲守,若是通關文牒上沒有本朝的章印和簽名,就不允許他們入關。”
蘇軼昭說的其實和前世那些大使館相似,當然職責沒那麼多,隻需把控本朝的海運即可。
“還有最有效的辦法,這出去之後,回來肯定要帶些其他國家的寶貝。例如珠寶、瓷器等。隻要是哪個國家的,都會有明顯的特征和印記。反正回來之後盤查貨物那是最基本的,一查便知。”
“既然成立商會,那保證商賈在外的安全是一定的。若是其他國家違反約定,那就終止交易。這不但保護了商賈,還能增強國庫稅收,那將是互惠互利的事。”
大殿之內一片靜默,大家都在思考可行性。
就連蘇錦荀都不在擦汗了,而是一臉的若有所思。
“商人重利,雖然管製十分嚴苛,但對他們來說,有利可圖,當然趨之若鶩。”
蘇軼昭的話在蠱惑人心,皇上摸了摸龍椅,突然有些心動是怎麼回事?
“再說其二,若是常駐他國的本朝官員能夠把控地好,例如商賈賣貨與買貨必須得在那邊登記在冊。詳細記錄賣家和買家的背景,接觸了誰,嚴格把控好時間限製,臣覺得還是無需擔心的。”
蘇軼昭沉思著,而後又不補充道:“隻是交易貨幣往來,雙方除了出使的人員和商賈,禁止其他人入關。”
邊說邊整理思緒,蘇軼昭又提出了第三點。
“至於最後,影響貨幣這一點,隻要朝廷嚴厲管控,任何金銀器物或首飾出入關,必須得製定嚴格的比例。其實就是以物易物,不許用任何金銀形式的貨幣交易。若隻是如此,那影響應該不大。”
大殿內安靜了好一會兒,原本強烈反對的幾位大臣已經開始在計算那些貿易將會帶來多少利潤了。
“當然,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本朝對金銀等礦石的純度必須提升。隻要做到比其他國家的純度高,隻在本朝流通,不可對外使用貨幣交易,那就能杜絕通貨膨脹。”
這一番分析惹得皇上心潮澎湃,若是當真開通了海市,那國庫將迅速充盈起來。
什麼都不如海市和邊關互市來錢快,若是能這般來錢,那他還省吃儉用作甚?,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