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他先後遇到了先帝和端陽王,因為前朝軍隊龐大,三人又性情相投,便決定擰成一股繩,合力對抗朝廷。
當時盛林並未多想,也非貪戀權勢,而是一心為民。
然而先帝就欺盛林年少不知世間險惡,提出與盛林、端陽王義結金蘭。
“先帝此人城府極深,當時鎮國公一腔熱血,隻想平定天下,哪裡算計得過他?平日裡先帝就在軍中收買人心,並且在外一直宣稱端陽王和鎮國公對他極為忠誠,唯他馬首是瞻。”
“當時他們已經推舉先帝為領軍人物了嗎?”蘇軼昭問出了關鍵。
“根本沒有,那時他們三人才剛剛湊到一起。是軍中有軍師提出一盤散沙不利於行軍作戰,隻能暫時推舉出一名領軍人物,有人發號施令,勁兒才能往一處使。”
蘇軼昭點頭,其實軍師說的也沒錯。一山不容二虎,當然要推舉出首領。
“當時你祖父十分有威望,他為人俠肝義膽,且武藝了得,對行軍布陣更是十分擅長,於是很多人都推舉他。”
“可先帝這個小人,一見苗頭不對,便找到鎮國公和端陽王,說是三人既然投契,那便結義金蘭。另二人不好拂了他的麵子,便隻能同意了。”
蘇軼昭沒想到先帝還挺婊,不過也說明了當時的鎮國公和端陽王沒有二心,隻是為了黎民百姓吧?
“他最年長,平日裡在軍中也對外宣稱兩位賢弟最聽他的話。還時不時當著下屬的麵,說日後不會虧待了兩人。還未推舉出領袖,此人便以領軍人自居了。”
蘇軼昭很是無語,這不就是仗著兩位賢弟麵皮薄,不好拒絕他嗎?
“後來軍中有許多人不買賬,說是覺得鎮國公更合適。於是在選舉的前一晚,先帝就找上了鎮國公,讓他放棄這次機會。”
竇俊很是懊惱,先帝真的城府太深了,他知道鎮國公重情重義,不會為了這個位子與他爭得你死我活。
“他答應了?”蘇軼昭其實不用猜也知道結果,必然是答應了的。
“是的,我當時對鎮國公極力勸阻,既然呼聲最高的是他,又為何要推辭?可鎮國公多重情義?先帝就是看清了這一點,利用他的良善和情義,擺了他一道。”
“再加上鎮國公當時並沒有太大的野心,隻想救百姓於水火,於是也就放棄了。他說不論誰當領軍人,隻要能平定天下,福澤百姓,就無需太計較。”
蘇軼昭聞言歎了口氣,這就是不爭的後果。
“可他不知道,先帝居然會在登基之後翻臉不認人。”竇俊猛拍座椅扶手,痛心地道。
“到底年少啊!不知人心險惡,世上也有沒有後悔藥。”
蘇軼昭歎了口氣,“那當年的端陽王呢?也沒有競爭嗎?”
“鎮國公都棄了,平日裡此人又慣會籠絡人心,自然也有一部分追隨者,比端陽王要技高一籌,順理成章就是他了。再者他一直以長兄自居,那兩位賢弟還能不給麵子?”
居然是以年長壓人?蘇軼昭可真是見識了。
“可為何最後論功行賞之時,端陽王被封王,而鎮國公卻隻被封了個國公呢?”蘇軼昭忍不住問道。
連皇位都讓你了,你這樣不夠意思吧?
“那當然是先帝嫉妒你祖父的才乾,又記恨當年簇擁你祖父的人太多,故意為之了。”
蘇軼昭歎了一聲,原來先帝竟然是這樣的人嗎?,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