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挑釁(1 / 2)

[]

“目前SLANT的粉絲還處於觀望階段,如果能及時推出一個風格相近的團體,應該會有不少粉絲接受,況且製作人還是你,這對初期發展的人氣積累會比較有幫助。”策劃部的負責人看著麵前的屏幕說著,上麵展示了近期社交平台上關於SLANT的討論度變化,目前還處在一個較高的位置。

林遲然看著數據,思考著剛剛被提出的方案。策劃部的建議是推出能接任SLANT的團體,為此需要一些人設和運營方案的重合,因為是他擔任製作人,原本的粉絲接受度也會比較高,如果能利用起這點,新團在出道的初期就能攬到一大群SLANT的原粉絲,既減少了SLANT畢業的人氣損失,又是已經驗證過的運營方案,風險小的同時也很穩定。

“這樣是會輕鬆一些,但不能發揮出現在成員們的個人優勢。”林遲然考慮著,“並且原來的運營方案放到現在也未必能取得一樣的效果。”成為第二個SLANT並不是他想要的,而且市場的需求也在不斷改變,一味求平穩隻會變成一潭死水。

“但如果是完全全新的團體,沒有SLANT的熟悉感加持,粉絲不會買賬。”負責人很直接地點出可能麵臨的情況。

“粉絲的喜好也是會變的,不同的團體有不一樣的吸引力。”林遲然開始舉例,“SLANT之前的運營模式,風格也不是完全固定,這些年調整過很多次,每次也都有新的粉絲加入。”

說著他的思路也更順暢一些,“可以考慮個人活動和團內活動差異化運營,團活增加整體曝光度提升團的印象和知名度,個人活動與團活不同增加差異,減小對個人活動的限製增強真實感,吸引不同受眾,個人人氣高也可以反哺團,如果能實現這樣的循環對未來發展很有幫助。”

林遲然的想法與當前市場主流觀點不同,很多偶像團體運營都喜歡打上比較鮮明的標簽,每個成員的位置、角色固定,讓人更容易記住在每人團內的定位,但越來越趨向重複和飽和,也讓成員很難打破標簽印象。而林遲然的方案從團體和個人兩個方麵豐富觀眾對偶像的認識,但需要考慮的問題也隨之增加,賦予成員更大自由度,就需要他們自己表現出更吸引人的點,而不是依賴策劃做出的固定人設模板。

“這對個人要求很高,作為製作人你認為他們有這個能力嗎?”策劃部的人看向林遲然,目前最了解成員們的就是他。

經過這些天的接觸,林遲然對成員們很有信心,“每人都有獨特的閃光點,我相信他們有這樣做實力和人格魅力。”

策劃部的人看到林遲然肯定的態度,開始思考著可行性,從成員們的資料中尋找可以挖掘的亮點。

“安覺歲、紀棲風和景行三人在樂器方麵都有拿手的,架子鼓、吉他、鍵盤,再加個貝斯可以考慮加入樂隊模式。”林遲然回憶著成員們展示出的能力,開始構思未來發展方案。

“這個很適合作為巡演的一個環節,可以炒熱氣氛。”策劃部的人紛紛點頭記錄下這條。

“不隻是live,景行是音樂科班出身,他對創作也很感興趣,如果有合適的作品可以考慮成員們來錄製原創曲目。”林遲然想到之前承諾景行的話。

“需要考慮作品質量和風格。”負責人解釋著,“偶像曲和樂隊的曲風有差異,也要考慮到這點。”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