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畢業,我成了天團製作人》全本免費閱讀 []
【原來你還記得這個賬號的密碼啊!新專買了,新歌聽了,live去了,就一句話,孟煜以後少寫詞多寫曲,行不?】
看起來對歌詞怨念頗深,還另附了張專輯實物圖片,吐槽有理有據。
【頭一次見攔著人寫歌,不自己唱還不行的,要不要問問彆的詞曲作者答不答應啊?在這一頓輸出不知道的以為貢獻了多少銷量呢,要是一人買一張樂隊早就一夜爆紅了,還用得著啃饅頭?】
抓住了孟煜的重點,啃饅頭,不,是支持作品才能保證繼續創作的根本。
【等等……新歌?和林遲然合作?再多透露點啊!之前合作的那首已經倒背如流了,期待一波。】
《Escape》作為;Wane與孟煜的初次合作作品,製作過程中雖有些微妙的小插曲,但歌曲質量一直大受好評,在Grey Vertigo歌迷中,評價也很高。
熟悉孟煜風格的歌迷對它的理解要更深,《Escape》能看到孟煜個人風格的影子,但在編曲製作、人聲詮釋等方麵,與樂隊平時的作品完全不同。
這是屬於;Wane團隊的獨特魅力,並非隻是某一位創作者的功勞。一味地口頭稱讚無法帶來商業收益,想要支持喜歡的音樂人,而去攻擊正常合作的藝人,那這份所謂的喜歡,究竟是什麼?
孟煜的微博發出後,Grey Vertigo的新專銷量居然難得地出現了點回升,這是他們過往從未遇到的。
看到最新的銷量榜單,孟煜脫口而出:“這就是互聯網的力量?”
陸瞬看了看上周的數據,又對比了下這周的,肯定道:“嗯,要不你平常多發點微博?”
“算了。”孟煜果斷拒絕,他是靠音樂謀生的,又不是靠賣慘為生的,也沒興趣配合滿足網友的幻想。
和孟煜接觸的這些日子裡,陸瞬也多少理解了他固執的性格。作為樂隊的靈魂人物,孟煜這份固執塑造了Grey Vertigo的基調,多年來半死不活的狀態,大概和這也脫不了乾係。
陸瞬暗自搖搖頭:“那我用官號多發點?”
樂隊與林遲然合作的消息提前揭露,雖然作為電影主題曲宣傳來說有些早,但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可以啊。”這次孟煜倒是很爽快地就答應了。
如此爽快的答案,反而讓陸瞬產生懷疑,這家夥到底是固執還是單純懶……
《1st》引發的討論,也隨著重點轉移向孟煜與Grey Vertigo,不攻自破。
;Wane錄製的第二首歌《目線》放出時,評論區終於一片和諧,在原本的粉絲之外,也吸引來些對他們新歌感到好奇的普通觀眾。
某種意義上,也算是被話題裡“好歌”這個名頭吸引來的,誤打誤撞讓本來對偶像團體有些偏見的人,也開始嘗試以單純的音樂角度去欣賞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