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王在李皇後身邊坐下,才道,“父皇命兒這幾日去玄妙觀、永福寺和琴鳴山上香為皇祖母祈福。”
能代替建隆帝去為太後祈福,這是建隆帝對易兒皇家嫡子身份的認可,李皇後大喜,“你父皇也是很看中你的,你再加把勁兒,太子之位便是你的了。”
易王平靜地道,“父皇一直很看中孩兒,隻要母後不再與華貴妃作對,以後也是如此。”
“為娘做這些還不是為了你,華淑再折騰下去,她們母子就要騎到咱們母子頭上去了!”李皇後的聲音忍不住拔高了。
見到母後的情緒依舊這麼激動,易王決定將話說得重一些,“母後,舅父說三弟無意爭奪帝位,不過母妃再與華貴妃作對,三弟就會站到七弟那邊去了。楊大人雖與三弟走動不多,但他給三弟妹的生意行了許多方便。三弟重視弟妹,討好弟妹比討好他容易得多。”
“他敢!”李皇後目光變得銳利。
易王反問,“他為何不敢?父皇百年之後,無論誰登基,以三弟之能都是朝中棟梁。若七弟登基,您覺得淑妃會為難華貴妃麼?”
李皇後狡辯道,“經了柴嚴亭一事,老七的血脈已經不純了。”
“他的血脈純不純都是由人說的。就算七弟不行還有四弟呢,三弟與寧太傅一家也走得很近。”易王又道。
“他倒是會左右逢源!”除了柴嚴昌之後,李皇後本以為皇位已是她兒子鍋裡的一塊肉,隨時可以吃下去。所以她才不似之前那般步步為營,敢在華嬪的事上跟建隆帝叫板。怎麼聽兒子這意思,守著鍋盯著肉的不隻他一個呢?
不行,決不能讓淑妃、賢妃、宸妃甚至華淑那賤人騎到她頭上去作威作福。
見母妃多少有些鬆動,易王又勸道,“江山社稷與華貴妃孰輕孰重,還請母妃掂量清楚。若是母妃再與華貴妃鬨下去,讓父皇因此厭倦了孩兒,到最後竹籃打水一場空,孩兒絕不會苟活於世,還請母後三思。”
易王站起身,轉身頭也不回地走了。兒子決然的背影與柴景征重合,李皇後的眼睛發脹發澀,她麵目愴然,盯著緊閉的宮門久久不動。
朱榮進來低聲勸道,“娘娘且忍她這一陣兒,待易王登基,這天下還有誰能大過您去。到時您還不是想怎麼拿捏她就怎麼拿捏她?”
隻要不牽扯到奪走她丈夫的華淑,李皇後也算是個睿智的女人,待她冷靜下來,便知如何應對麵前的局麵。
傍晚,李皇後趕在建隆帝去給太後請安之前去向太後認錯,等建隆帝來了,她當著太後的麵聲淚俱下地圓了建隆帝的麵子。建隆帝隻是淡淡地應了,便讓她退了出去。
待李皇後走後,太後也是無奈,“她是你的正妻,為你生兒育女,幫你操持後宮,你卻半點不將她放在心上,也難怪她這些年行事越發偏激。”
建隆帝冷聲道,“是她不知足。該給她的榮耀兒都給了,兒已年過半百,哪還有旁的心思。”
“你若無那份心思,為何還要將華淑留在身邊?”這也是太後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
建隆帝沒吭聲。隻有看著華淑一如當年的模樣,建隆帝才能找回年輕的感覺,覺得他還不老,這是宮裡那些年輕妃嬪沒給不了他的,這兩個月來,他越發清楚地認識到了這一點。
兒子這輩子,怎麼就粘上了這麼個禍水。太後無力歎了一聲,“哀家也不是非要除了華淑,隻是你把她提到貴妃的位子上,不怕晟兒生出不該有的心思?”
建隆帝一臉自信,“晟兒心不在此,便是他有此心,朕也會讓他消了。”網,網,大家記得收藏或牢記, .報錯章.求書找書.和書友聊書:,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