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八零章 書舍內身影嫋娜的佳人(1 / 2)

掌家小農女 南極藍 3614 字 9個月前

麵對著這扇關上的窗戶,站在大太陽地兒裡的陳祖謨,硬是感受到了數九寒冬的冷風。

他嘔心瀝血數月寫書,為的就是博個文名,一點點地挽回他被小暖和秦氏破壞殆儘的名聲,然後待時機成熟,通過柴梓裡的口將此事傳入建隆帝耳中,扭轉建隆帝對他的偏見,讓他再次翻身成龍。

在陳祖謨的計劃裡,他至少也要用兩年的功夫才能上達天聽。誰成刊書不足月,他就站在了建隆帝麵前,然後還因為自己的一時心血來潮的爭強鬥氣,將心血都毀於一旦!

若是早知建隆帝會來秦家村,他今日一定不會誘著眾人來此,而是會扶著老母在路邊散步偶遇建隆帝;或者扛著鋤頭在田裡除草,讓建隆帝看到他揮汗如土地背影。

……

又是因為小暖!因為跟她置氣,讓自己再失一步登天的大好機會!陳祖謨站在原地,欲哭無淚,欲訴無門。

“先生,咱們這就去求書吧?”腦殘粉見陳祖謨不動,小聲催促道。

求書?陳祖謨抬起猶如千金重的腳,一步步邁上五車書舍的台階。他此時哪裡還有看什麼典故的心情,不過他若不去,更會惹惱心思難測的建隆帝。

雅間內,德喜用銀針試過桌上的食物,跟來的侍衛試吃也無事後,德喜才拿起筷子伺候建隆帝用飯。這豬耳朵的滋味確實不錯,建隆帝一邊吃一邊問高倉頡,“這五車書舍是怎麼回事兒?”

聖上親自問他話,高倉頡簡直幸福壞了,趕忙巴拉巴拉地將陳祖謨回鄉炫耀卻被秦氏拆穿,最後不得不買了五車書捐給村裡的事兒講了一遍。

“陳祖謨出了五車一千餘本書後,雲清先生和秦安人各處一部分,村裡人也三五本地湊進來,五車書舍才有了現在的規模。來這裡的讀書的不隻是科考的舉子,還有鄉紳或商賈,也會隔三差五地過來讀書增見聞。剛才從山坡上下來的那個白臉書生,就是綾羅霓裳的賬房張三有,陳小草也是在書舍裡由雲清先生親自教導讀書識字的。”

原來這書舍的名稱還有此由來,難怪陳祖謨會對書舍懷有恨意,是個男人都忍不了!建隆帝冷哼一聲,陳祖謨做了對不起秦氏母女之事,但自己已革了陳祖謨的職削了他的功名,替她們做了主出了氣的,秦氏卻還是如此不依不饒。

如此看來秦氏也不是大度之人,建隆帝對秦氏起了不滿之心。秦氏如此小家子氣,如何教女,怎能擔起千畝棉田!

久跟在父皇身邊的易王一看便知父皇起了什麼心思,可不能因為這點小事兒,再讓三弟的親事徒增波瀾。

於是,易王起了一計,笑道,“若無秦安人,那五車書便會如陳祖謨所願置於族學中,惠及得不過是族學數十幼童。而今置於茶宿後山,秦安人等不斷添書、打理,對來讀書的人也分文不取,這意圖也是好的。且不管秦安人與陳祖謨之間有何私怨,此舉之善可彰,此事也可成為一段佳話,父皇覺得如何?”

巷聞佳話流傳甚廣,最是被人喜聞樂道,也最易樹起聲名,建隆帝立刻明白了兒子的意思,但是平白讓秦氏得了這個好名聲,建隆帝心裡還是有些不舒坦。

他也眼睛一轉,來了主意,“五車書舍雖有‘學富五車’之意,但用在此處卻摻雜了私怨,有辱斯文。天下學子為報效朝廷苦讀詩書,三更燈火五更雞,日日不輟。這樣吧,此書舍自今日起,更名為‘五更書舍’,以勵天下讀書人。”

叫了“五更”書舍,代表書舍日後晚間也不可關門,要供讀書人日夜苦讀。這五更書舍的名聲傳開後,父皇的恩義就蓋過了秦氏和陳祖謨之間那點破爛事兒……易王覺得好笑又無奈,拱手稱讚,“父親英明,此名甚佳。”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