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滄州前去鎮州,一路有橫海軍軍馬護送,到了深州境內,早有大隊成德軍軍馬相迎。
成德軍,轄鎮、深、冀、趙四州,是現今河北三鎮中人口最多,軍力最強的一鎮,鎮州更是極為繁華,是以早升為真定府,郭崇這個成德軍節度使,兼真定府府尹。
成德軍,現今號稱有步卒三萬,戰馬五千,其人口也極為稠密,雖然因為戰亂,難民南逃,戶數大幅下降,但肥沃土地在,一旦穩定,難民便回歸,恢複起來很快,現今已經有十餘萬戶在籍之民,加之隱匿不報的,大概也有五六十萬人口。
成德軍節度使郭崇,率部下迎到了趙州。
郭崇正是知天命之年,他生得甚是威嚴,麵如重栆,頷下留有長髯,很有些威勢。
說起來,郭崇是永寧公主先父周太祖的股肱之臣,周太祖在時,他便已經掌禁軍、遙領節度使、加檢校太尉,其後更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是周最早的使相,不過太祖去世後,世宗郭榮繼位,與契丹北漢戰後,便改授郭崇為真定尹、成德軍節度使,加中書令,郭崇從此開始了他的守邊生涯。
永寧公主對他也最為上心,多次派信使送信,招撫郭崇。
陸寧馬匹還在數裡外,郭崇便下馬相迎,爾後吹吹打打,迎接陸寧進趙州城,在趙州城休息一日,第二日,大隊浩浩蕩蕩,前往鎮州,也就是現今的真定府。
鎮州城中,更是一片喜慶,黃土鋪路淨水潑街,兩旁百姓人山人海,爭相圍觀昔日長公主的夫婿、當今的齊王殿下。
顯然,郭崇對成德四州的治理甚得人望,街道兩旁林立的商鋪,也彰顯十年前戰亂中險些毀於一旦的真定府,又逐漸恢複了生機。
陸寧此時不免慶幸,若不是有永寧公主這一層關係,就無端端要收服這位老令公,怕是千難萬難。
在府邸內宅設宴,陸寧卻想不到,除了郭崇,還有一位府州來人作陪。
府州人叫折德願,是永安軍節度使、府州刺史折德扆的弟弟。
這就是折家軍啊!
聽到來人名姓身份,陸寧微微一驚。
折家軍,世代鎮守府州,名義上雖然歸周,但地理位置卻是孤懸在外,東南為漢國,東北是黃河,黃河對岸,通常就是契丹人的放牧地。
實際上,現今折家和漢國的關係也極為曖昧,折德願能穿過漢國領土,來到鎮州就可見一斑。
漢國、折家、楊家之關係錯綜複雜,比如楊家之楊業,效忠北漢,其兄楊重訓卻叛漢歸周,而折家,名義上歸周,但現今和漢主關係也不錯。
折德願實則本來是帶著侄女準備去汴京,卻不想中原風雲突變,趙匡胤和李重進爆發大戰,其侄女已經回轉,好似現今在北漢太原城郭皇後府中,郭皇後一直甚為喜歡折德願這個侄女,以親妹待之。
這自然是漢主對折家的拉攏了。
折德願滯留此地,本來已經準備西歸。
三人酒宴倒是杯觥交錯,不過郭崇沉默寡言,陸寧話也不多,很多時候,都是折德願說些湊趣的話。
這也令陸寧對西北的情形有了更多了解。
折家鎮守的府州以及楊重訓鎮守的麟州,是中原孤懸在外的二州,因為二州所在地域,以黃河為界,東北是契丹的放牧地,東南便是漢國。
府州西北河西之地,便是定難軍,定難軍名義上歸周,實則就是個獨立王國,也就是西夏國的前身。
定難軍節度使李彝殷,就是西夏開國皇帝李元昊的先人。
和折德願聊著河西之地的事兒,陸寧對現今定難軍這個西夏皇族的前身,也多了一些認識。
散了酒宴,陸寧回到自己臨時駐蹕的院落,剛剛在廳堂裡喝了杯茶,侍衛進來稟告,說是郭老令公的掌書記劉重求見齊王殿下。
陸寧心裡一哂,就知道,這郭老令公又豈是簡單人物?就肯這樣輕易放權?畢竟自己可沒掩飾,言明了會馬上對河北三鎮的軍製進行整頓,籌備一支禁軍,稱為河北大營,以此鞏衛河北之地。
劉重文質彬彬的中年書生,看起來讓人很踏實很放心的樣子,但以陸寧前世的經驗,若是普通人還好,但若是混出了名堂的人上人,還給人這種忠厚老實感覺的話,這個人,就絕對很不簡單。
劉重捧著一個錦盒,但又好似不是給陸寧的禮物,落座後東拉西扯,說本地,說回鶻、說吐蕃,天南地北,風土人情,他好似無所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