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兩大降將(2 / 2)

茂州早被攻克,劉光義請降,趙光義則帶著幾名親隨,渡大江去了吐蕃地。

其實對二趙經營吐蕃地,陸寧倒樂見其成,吐蕃地是後世中國國土,但在這個時代,還一直未曾納入過中原版圖,趙家兄弟喜歡去折騰折騰也好,為自己將來在吐蕃用兵埋下伏筆。

當然,這也是一柄雙刃劍,趙匡胤真不是個簡單人物,主動去經營苦寒之地,不但前無古人,後也無來者,南明後主兵敗投靠緬甸苦寒地,和趙匡胤主動去經營青唐城,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真被他三鼓搗兩鼓搗鼓搗出個新的吐蕃國,那也是心腹大患,雖然這種可能性很低,但他合縱連橫下,聯合其吐蕃諸部來對抗齊國,這種可能性就不是沒有。

至於廟堂上一些聲音,認為現在對賊王趙匡胤隻需要招撫,他必然會歸降,陸寧就不太認為可行,雖說此一時彼一時,趙匡胤並不是曆史上的趙匡胤,但他對自己的仇恨,隻怕已經深似海,且他已經摸到過權力的頂峰滋味,以他的性格,又哪裡還願意歸降?

暫時沒有時間和精力去理會齊境千裡外的青唐城,但也要謹慎對待,時刻注意其動向,莫養虎為患。

接下來,等蜀地平定,下一個目標,是南漢。

曆史上二趙先南而北的國策,其實並沒有什麼不對,不過後人因為柴榮曾經在北境取得過戰事勝利,加之宋先後敗於契丹、金及蒙古強敵,是以先南而北這種策略,都認為其是錯的,認為趁著契丹睡王時期,先取幽雲的話,便沒有後麵的禍事。

但實際上,柴榮根本就沒和契丹主力做過對手。

就說現在的齊國吧,如果不先平定江南諸國,而是起兵北伐。

如果如柴榮一般,僅僅掃蕩幽雲南部的一些契丹人治下的漢人州城或許契丹人還不太在意,但既然起兵,不收複幽雲又有何意義?到時候,必然和契丹爆發真正的國戰,江南不穩的情況下,不說難以傾全國之力真正擊敗契丹人,怕南方諸國也會借機生事。

而平定南方諸國後,再無後顧之憂,才是和契丹人決戰之時。

契丹人現今還未腐化,正是開創進取之時,逐漸實行漢治的同時,遊牧本色未失,甚至婦孺都可上馬為兵,偏偏漢製供養下,人口又比以前北方匈奴鮮卑等等各部蠻族多的多,不算治下漢民,僅僅契丹各部,也有近二百萬眾,這令其隨時都可以征募大量的兵員,與其決戰,收複幽雲甚至侵略其本土領地,自然要做好萬全的準備。

如果現在契丹不是那個睡王當政,自己攻略秦地時,怕北境早就不是這樣安穩了。

當然,自己為了以防萬一,各路邊軍和京戍大營都沒有動。

胡思亂想著,看著桌案前站著的劉光義和曹彬,陸寧笑笑說:“若征伐嶺南漢國,你們兩個認為需要多少軍馬?”

劉光義主動請降,曹彬被俘後,其在西京的家眷也未來得及逃走,曹彬不得已下,隻能歸降。

兩個人,便都作為樞密院班外郎,被遣到了這位文龍圖帳幕中。

歸降而又暫時不被錄用的官員,文官編為翰林院班外,武將則編為樞密院班外。

對投降官員武將,不管其以前名氣多大,都可能會從最低層官吏做起,現今劉光義和曹彬就是如此,顯然兩人是被派到文龍圖身邊,文龍圖考察下後,認為可用,便會起用兩人,但多半,就是從神威軍低級軍官做起。

劉光義和曹彬,對此倒也無所謂,這樣倒可能更安心些,而且,現今要說為齊國出什麼大力,兩人心中也未必不糾結。

其實兩人雖然在秦王麾下很得重用,但年紀都不大,曹彬剛剛三十,劉光義比曹彬年長兩歲,三十二歲而已。

此刻聽陸寧的話,兩人都是一怔。

這文龍圖,卻是毫不隱瞞齊國想要征伐嶺南漢國的意圖,問自己兩人這話,又是什麼意思?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