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國部其餘四部酋長紛紛來越裡吉土城拜見天使後,在中原天使的見證下,三渾敞正式成為越裡吉部的酋長,同時,也是獲得大齊冊封的北寧五部萬戶長、越裡吉部千戶長。
又在越裡吉土城逗留數日,陸寧這才領軍回轉。
五國部,精選出千名勇壯,攜帶家口,隨陸寧回敦化。
在敦化行在歇息一日,陸寧領羽林衛拔營奔赴鴨淥江畔的桓州。
同時,來到敦化皇莊投軍的各部勇士家眷,以及陸寧從五國部招募的千名勇士及家眷,也都往桓州進發。
其實,也不僅僅是敦化皇莊,如通州、遼陽府、北海衛等等地域招募的勇壯,拖家帶口,也紛紛奔赴桓州。
各部勇壯,總計大概萬餘人,加上家眷,四萬有餘。
而暫時這種大規模遷徙的糧餉,都由各地征募點提供。
陸寧抵達桓州後,各部勇壯自然還未集齊,陸陸續續的抵達。
這萬餘名部族仆從軍,被命名為“鎮東軍”。
武定邦,封“鎮東將軍”,統領鎮東軍。
齊**製,倒是有四鎮將軍,和雲麾將軍一般,都是從三品,但四鎮將軍封號,這是第一次被使用。
楊業,封宣威將軍,鎮東軍副統領。
同時,排陣使、教練使、監察使等等,各有任命。
還有一條不太引人注目的任命,文阿大,為征東宣撫使,隨鎮東軍而動。
而此時,在外界眼中,聖天子鑾駕早已經回轉京師。
陸寧的構想中,東征東瀛,主將為楊業,自己作為宣撫使,查缺補漏,直麵東瀛和族,考察下他們現今習俗民風,找出最佳的治理之道。
倒不是將東瀛人也變成齊人,但最起碼,如果征伐得勝,還是希望在這些胡蠻令東瀛混亂不堪之餘,總體上,齊人在東瀛的統治越長越好,銀礦開采的越多越好。
名義上,令楊業為副,又是一旦遇到難以決斷之事,自己便用鎮東將軍武定邦的身份,統領全軍,如此,免得以文總院身份,有越俎代庖之嫌,楊業知道自己身份,一些高級將領也知道自己身份,但下級武官不知道不是?
此次東征,自己必須親自去才放心,才有一絲征伐勝利的可能性,若不然,就變成自己拍腦門瞎胡鬨了。
楊業是很優秀的統帥不假,但自己可不信,他領著萬餘名未必心向大齊,不怎麼靠譜的部族仆從軍,在中原僅僅初期提供糧餉的前提,能在東瀛取得多大的戰果。
自己便是怎麼和他講解,他也不會明白自己到底想做什麼。
……
桓州,剛剛見過定安國使者後,陸寧回了府衙後宅。
定安國,用後世語言來說,就是本來是渤海國人民內部反對橫征暴斂起義,結果恰好契丹來攻,滅了渤海國,因為定安國偏遠,反而幸存下來。
定安國,暫時肯名義上歸附便好,反而是遼東和長白山女真之間很好的緩衝。
現今要真正征服整個東北諸多部族根本不現實,鞏固現在的領土,便需要很長時間了,偏遠諸部,肯名義上內附,便求之不得。
不肯內附的,也不去征伐,慢慢來就是。
但若遇到橫空出世的人傑,有統合一些部落的跡象,那便必須要打斷,但也不一定非要出動官軍遠征,支持弱小部族對抗強大部族便好,令他們互相仇殺。
等以後時機到了,再教化諸邊。
琢磨著這些事,陸寧慢慢品著羹湯,琢磨要不要趁部族軍還未集結,令楊業在此整頓軍馬,自己回汴京一趟。
現今秋高氣爽,這一出來,又是七八個月了。
若現在不回去,便要等扶持樸氏奪權後,遠征東瀛前,再回汴京。
但便是扶持樸氏極為順利,最終穩定高麗局勢,怕也要三四個月後,如此,出京便一年有餘,現今,就特彆想皇後、皇妃,以及特彆喜歡的那幾位嬪妃。更莫說幾個月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