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7年,法國醫生Velpeau描述了自己一位住院不久死亡的病人,其特征為肝脾明顯腫大,以及血液有白色濃狀的白膜。
1845年,德國醫生RudolfVirchow在顯微鏡下觀察此類病人的血液,發現血液中含有大量無色及白色細胞,因此稱呼此類病症為白血病。1847年,他以Weissesblut,希臘語Leukenia命名此症狀,這就是白血病學名的來由。
此類疾病在現代,用更白話的方式稱呼就是‘血癌’的一種,是造血功能障礙產生的疾病。的確有通過換血來維持病人生命的方法,但顯然這種方法治標不治本,隻是在延緩病人死亡時間而已。
在那個時代,特裡莎的父親能通過妻子家族的遺傳病史,意識到問題出在血液上,在很早期的時候發現女兒的病症,不惜以換血為代價延續特裡莎的生命,是非常膽大妄為的跨時代的醫療方案。如果寫成學術論文,恐怕能一舉成名。但他需要的不是什麼學術界的名頭,他隻是想讓自己的女兒減輕痛苦,儘可能的多活一日。更何況,十九世紀的時候,對血型的認知還沒有成體係,人們甚至不清楚為什麼有的時候輸血能成功拯救病人,有的時候卻有病人血凝而死。
特裡莎的父親是一名非常聰明的醫生,他根據自己的研究,發現了血型適配問題。當然他沒有那麼清晰的血型種類概念,隻是通過了一些實驗,能夠辨彆A型血的特裡莎真正可以使用的血液,這同樣是跨時代的研究跟發現。
然而,沒人知道,他也不希望彆人知道,一切都在秘密進行,他利用醫生的身份不斷測試接觸過的人的血液,篩選之後找到特裡莎能使用的血,抽乾此人的血為女兒做換血。
一個人處理很艱難,但有了助手的幫助,兩人互相打掩護,再用上麻醉藥,對於這個時代信任醫生的愚昧平民來說,如同鮮肉躺在案板上任他挑選宰割。
偽裝成吸血鬼作案再妙不過,在這個相信神鬼的時代,沒有人懷疑是有著身份地位跟淵博知識的醫生做出這般惡魔的行徑,更彆提他有充分的不在場證據。
但是……
真相終究有被揭露的一天,不是所有人都是傻瓜。
不管那出自怎樣的意圖,馬裡諾男爵指派自己所信任的友人約瑟調查這件事,於是有著惡魔般才華的人,與真正的惡魔相遇了。
在他的學徒想要殺死對方,反被對方隨手一揮撞飛到不遠處的樹上,胸膛被樹枝戳穿,掙紮幾下不再動彈時——老醫生意識到了,自己遇到了奇跡!
是的,奇跡!無論誰問他,他都會回答,他見到了奇跡!
“啊,啊啊啊……終於……讓我等到了!”
老人熱淚滿麵的跪在地上,拚命的磕頭祈求。
“請您予以我力量,能夠跨越生死的力量!無論讓我付出什麼作為代價,化身惡鬼也好,將自己的性命交付也好,隻求您能給我……給我的女兒一個機會!”
毫無邏輯的癡言夢語。
但是,顯然,擊中他的靈感沒有錯——他的確遇到了可以實現他願望的魔鬼!
約瑟看著老人,冷笑一聲,如此肮臟的靈魂與衰敗的軀體,顯然不是魔鬼感興趣的對象。
很多文學作品,都喜歡將魔鬼描述成被惡人吸引,喜歡吸食罪惡的靈魂——但你冷靜的想一想,如此行徑,真的能被稱作魔鬼嗎?這豈不是跟上帝站在一側的懲戒天使?
真正的魔鬼隻對上帝的羔羊之中最純粹又純潔的靈魂感興趣。尤其是那些搖搖欲墜,精神脆弱之徒,極端容易被入侵的靈魂,就像鮮美又在群體裡顯現出自身孱弱的食餌,最容易被盯上。
自私的老人與他被愛蒙蔽雙眼的殘酷學徒,顯然都不是魔鬼感興趣的對象。至於特裡莎——她不是純潔的羔羊,她明知發生了什麼,依然默許了一切發生,甚至幫助掩護男人們的行為。更彆提她的身體本身具有缺陷,作為魔鬼的身體太過不入流。
但是跟約瑟所想的不同,魔鬼意外對這個點子很感興趣。
【願意付出任何代價?有趣,那麼就……將她轉化成我的信徒。】
……信徒?
約瑟第一次聽到這種說法,他突然想到了自己寺廟所發生的事,現在想來,如同魔鬼一般的存在,為什麼願意用等價交換的方式給予寺廟的人力量?或許就是為了獲得信徒!他的師傅,以及寺廟裡相信佛眼威力的其他人,儼然成了魔鬼的信徒!
約瑟不明白魔鬼為何需要信徒,但他心中隱約察覺,對魔鬼來說,存在‘信仰者’非常必要。在遠離寺廟,幾乎沒人知道佛眼存在的異國他鄉,魔鬼失去了所有的信徒。
【告訴他,就說——】
“我可以實現你的願望,讓你的女兒繼續活下去。隻不過,從此之後她要信仰我,拋棄過去所有的一切,親人,朋友,乃至過去的記憶——哪怕是這樣的活著,也沒關係嗎?”
老人抬起頭,喜極而泣:“謝謝您,謝謝您,謝謝您的慈悲,謝謝您!”
約瑟知道了他的答案。
他走進小屋,走到躺在床上的少女跟前,從懷中取出‘佛眼’,放在少女的額前。
他不知道惡魔做了什麼,或許是注入了某種病毒,又或者進行了某種邪惡的轉化跟改造,總之,本來雙眼緊閉的少女突然睜開眼!
他收回手,看著少女直接從床上彈起身,動作極為怪異僵硬,就像某種工業製造的人偶,而非活著的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