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於兩方都是極有利的事。
不過茶具是合作的項目,菊花茶不是。家裡資金緊張,過年得給齊知府和各處關照葉家的人送禮,給掌櫃、夥計發紅封,給家裡下人發錢、添置新新,這都需要錢。
葉家家大業大,每年賺的銀子不少,但花的也厲害。能留下來成為積蓄的並不多。某年賺得多了,便想再弄個什麼名目來,再把它投資出去,或買田地茶園。總之,手上留不住什麼錢。
葉崇明可不就把目光放到了菊花茶上?
葉雅茗點點頭,笑道:“當初放出桂花茶,就引來了各方覬覦。當時跟陸公子、齊公子的合作還沒敲定,樹大招風,根基不穩,這菊花茶自然要緩一緩。”
“現在是時候把菊花茶賣出去了。秋天乾燥,正是喝菊花茶的時候。不過在賣之前,您先定製一批包裝的紙袋,上麵寫上‘杭白菊’三個字[注]。”
葉崇明開始沒理解,皺著眉頭望著葉雅茗,旋即他眼睛一亮,一拍扶手道:“好主意。”寫個“杭白菊”,就表明這菊花是臨安所產,大家自然而然就以為是葉家田莊所出。他們要派人去打探,也隻能去葉家田莊。
偏葉家的田產還不止一處,葉崇明還可以讓莊頭和莊戶說些荒話,放個煙霧彈。如此,就能把他們弄得暈頭轉向,不會往桐鄉那處想。
要知道桐鄉的花農是自由身的平民,就算葉鴻盛跟他們簽了契約,定了明年的菊花,但隻要另有買主出更高的錢,並且願意承擔毀約後的一切費用和後果,沒準那些花農就改弦易轍,把菊花賣給彆人了。
現在把注意力牢牢地吸引到葉家田莊上,就不怕菊花的源頭被人端了。
“不過這也不是辦法。”葉崇明道,“這菊花,還得咱家自己田地裡出產才好。”
葉雅茗默了默。
這就是小農社會和現代社會商人的區彆了。
小農社會的商人,會花大量的金錢來買田產,賣出的東西出產於他們自己的田地裡,這讓他們心裡感覺很踏實很安心。
就比如葉家這裡,要不是茶山上的茶園已被瓜分一空,且那些散的園戶每年靠著茶園裡的出息就能過得不錯,不願意賣茶園,零星購買沒有任何意義,否則葉崇明肯定會花大量的錢財去買更多的茶園。
有了自家的茶園,每年春茶預訂時就不用被人卡脖子,也不擔心被人把園戶搶走了。
但這樣做生意就隻能是小打小鬨,把資金全都綁在了田地上,以至於做生意時資金不夠,想要進一步把生意做大都不行。當初清末徽商衰敗下去,沒能進化為資本家,一個原因就是他們的小農意識。
但身在小農社會,重農抑商的政策使農本位的觀念根深蒂固,這不是葉雅茗能改變的。她隻能幫出個主意:“‘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氣候不同、土壤不同,種出來菊花,味道也就不一樣。既要種菊花,不如在桐鄉買地種植。那裡的田地價格可比臨安城周邊的便宜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