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門大開,一室明亮。
大堂處有五張方桌,落著灰塵,但桌椅都是好的,擦擦就能用。
右邊是廚房,裡麵廚具一應工具皆很齊全,甚至還超出了林予的想象,有超大的冷櫃、洗碗機,竟還有一台看起來就很貴重的烤箱。
烤箱是銀白色,造型不是當下流行的方方正正的樣式,而是滑溜溜的橢圓,上麵並未有任何多餘的圖案,看起來有些金屬科技感的冷硬。
不過她總覺得這間廚房裡麵的某些東西,和這小餐館的大體布置有些違和感。
怪怪的。
林予沒有往下深想,隻以為叔公時髦,是個科技迷。
廚房也寬敞,她在裡麵發現了一扇門,打開,居然彆有洞天,過道約有兩米,不暗,因為儘頭是一露天小院,豁然開朗。
院子不算大,有個小亭子,裡麵有木桌木椅,牆角種著一棵葡萄,叔公給搭了個葡萄架,林予感到驚喜,她喜歡這個地方,就是不知道今年葡萄會不會結果。
還有兩畦小菜地,現在上麵長滿了野草,要是媽媽在這兒,她肯定很高興。雲眾民族愛種菜,家裡沒地,母親就用打了孔的油桶,種些蔥薑蒜,每天忙著施肥澆水,起勁得很。
穿過院子,還有一座木房子。拿出兜裡的鑰匙,順利打開門,她大致逛了逛,有大小兩個房間,還有一處雜物屋。
裡麵的東西大多都被處理掉了,可能叔公怕她忌諱吧,房子空蕩蕩的,一張床都沒有。
但林予還是為這樣的貼心而感動,叔公肯定是一個很好很好的人。
趁著時間還早,她打算先把房子打掃一下,剛走出餐館門口,就看見爸媽提著大包小包過來了。
“怎麼樣?”沈蘭心是在問餐館的情況。
林予接過母親手中的東西,“很好的,叔公細心,沒有一處需要修繕的地方,隻需要添置一些家具。”
林家興夫妻倆跟著閨女進了門,四處看了看,這房子確實很好。
“……就是不知道你叔公為什麼要把通往後院的門設在廚房?”
林予也想不通,這或許隻是叔公的個人喜好,她也懶得費這勁兒去改變房子的布局,就這樣挺好的。
一家三口都是手腳利落的,很快就把內外房子都打掃乾淨,踏著晚霞回了鎮郊的家。
晚上吃飯的時候,林家興問起女兒以後的打算,他自然是希望她找一份坐辦公室的穩定工作,不用風裡雨裡往外跑,最好能考上鎮裡的公家崗位,鐵飯碗,錯不了。
林予大學所學的專業是旅遊管理,原本她的計劃是畢業後回來在家鄉這邊找份相關工作,畢竟鎮裡旅遊業超級發達,她也算是專業對口。
一份遺囑打破了她所有的計劃,她便萌生出自己開餐館的想法。
爸媽廚藝都很好,媽媽更是精通麵食,耳濡目染之下,她的手藝也不錯,吃過的都說好。
沈蘭心憂心忡忡,沒有人比她更了解經營一家店的心酸苦楚,要跟供貨商打好交道,要應對對手的競爭,有時還會碰上蠻不講理的顧客,滿腔的委屈無處說理。
現在閨女要吃她吃過的苦,她心裡就堵得慌。
林家興給女兒使了使眼色,林予擺事實,講道理,並承諾如果真的太辛苦就把餐館關門,不會累著自己,這才讓母親放了心。
接下來幾天,她就跟著爸爸去鎮上的商場挑選家具了,主臥、次臥都要放上基礎的家具,還有衣櫃、梳妝台,床上用品等物,林予挑,林父則負責結賬。
說來慚愧,林予學習一般,學校獎學金啥的都沒份兒,又因父母不放心她去做校外兼職,她自己又乖,根本不會找彆的賺錢的門道,以至於現在還要父母供養。
父女兩人如此忙活好幾天,終於把那邊缺的東西給補齊,林予收拾收拾自己的東西,搬到那邊院子去。
林家興不夫妻倆不放心閨女,還特意帶了點東西拜訪鄰裡鄉親,希望他們多關照關照。
家裡鋪子離不得人,夫妻倆把女兒安頓好就回去了。
林予在餐館轉轉,後院逛逛,胸口像裝了隻小兔子似的,撲騰著,安靜不下來。
最後拐進了廚房,冰櫃裡被媽媽塞滿了東西,有魚有肉,米缸滿滿,儲物櫃裡還放了兩袋麵粉。
這些天她也在想,她的餐館主營些什麼。現在隻有她一個人,萬一生意太好,忙不過來怎麼辦?最後決定從麵食著手,她把麵先擀好,澆頭準備好,顧客一來,她隻需收錢煮麵,工序也比較簡單。
想到這,林予拿出一袋麵粉,取適量,開始揉起麵來。
她想包些餛飩,多包一點兒,凍著以後想吃了就拿出來煮。
麵揉好,需要放置半小時。林予開始處理魚肉,這肥肥的鮁魚是爸爸一早出去買的,剛凍上不久,新鮮著呢。
剖魚,剔骨,捶打魚肉是個力氣活兒,林予打得氣喘籲籲,才得到了細膩的魚糜。
等各種調料加入後,這鮁魚餡兒已經散發了清香。
林予擀皮很有一手,餛飩皮又韌又薄,工工整整,跟人家賣的差不多。
她用的是最簡單的包法,餛飩皮中間放餡,掌心上合,把皮擠在一塊兒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