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帝不語。
喬明淵又說:“陛下,大盛現在推行的田稅是征收四成,臣鄉下泥腿子出身,最明白四成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忙碌大半年,最後隻能拿一些勉強糊口的糧食罷了。農人們之所以願意冒丟失田地的風險都要投佃,還是因為投佃之後隻交兩成,能讓他們多個進項。可若朝廷改了賦稅製度,以後田稅隻征收兩成呢?”
“貢獻給舉人老爺是兩成,交給朝廷是兩成,貢獻給舉人還要擔心田地被無良的舉人吞了,交給朝廷田地卻是自己名下,若是能如此改革,誰願意將賴以生存的田地掛靠在旁人名下,農人迫不及待拿回自己的土地,何愁田稅征收不了?”
“可如此一來,勢必要得罪天下讀書人。”慕青易很擔心。
喬明淵道:“舉人掛靠田地本也沒錯,有些是存了幫扶鄉裡的決心,這種能凝結一起的政策也有利於鄉族管理。但一個舉人闔家上下能有多少田地?五百畝的數目太大,等於給了舉人們一個誘人的餡餅,法不責眾,這時候再說利弊沒有意義。”
“再則,讀書人的誌向理應在為國儘忠上,而不是為了謀好處利益,衝著好處來的,將來未必是個好官。朝廷為了以示褒獎,可以在考上功名後提高獎勵檔次。”
“既然取消投佃會得罪天下人,那改個數目還在能接受的範圍吧?五百畝太多,二百畝還算合適,不行就一百畝,存個獎勵念想也是一種路徑,陛下覺得呢?”
天啟帝能怎麼覺得?
他自己不種地,不過聽喬明淵說起來頭頭是道,他覺得很有道理。
有了先前軍政改革的事情在前,天啟帝知道自己該緩緩圖之。
他摸著胡子考慮,倒是可以先將舉人掛靠的事情放一放,削減數額這個事情不著急。讓百姓都拿回自己掛靠在舉人名下的田地,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推行新的田地稅法,就像喬明淵說的,都交兩成的話,百姓當然願意田地掛在自己名下。
到那時候,就算給了舉人五百畝的免稅名額,想來也用不上。
要不上再說削減,阻力會大大減少。
天啟帝覺得這計策可行。
他讓其他人回去都想想,看看怎麼個改革法,才能將國庫的賦稅收入提上來。
喬明淵離開的時候天啟帝還在琢磨,等人走了,他才抬頭跟德安感歎:“像喬愛卿這樣敢說敢做的朝臣,咱們大盛還是太少了。”
“喬大人是真賢臣,”德安很佩服。
他知道要說出這樣一番話,多少人會權衡利弊,偏隻有喬明淵無所畏懼。
天啟帝點點頭:“他得罪了那些功名在身的舉人,還有多少要考功名的人也會怨懟他,都是為了朕的江山,朕得補償。”
“喬大人新近得了一雙兒女,他家中已有兩個兒子,如今四個孩子,還住在那小院太不像話。也沒哪個二品大員像喬大人一般簡樸。”德安適時的提點了兩句。
天啟帝豁然開朗。
是,喬明淵有錢沒錢且不說,住在那小院子的確是委屈。
不過京城不像其他地方,好地段、好位置的房子是有錢都買不到的,尤其是那些官邸,離皇宮近的那些房子基本都是朝中有頭有臉的大官們住著,要不就是賞了皇室宗親,尋常人有錢都買不到。
天啟帝有心想給臣子分憂,自然做得妥帖細致。
他讓德安拿了地圖過來,親自看了一圈臨著皇宮附近的大院子還有哪些無主,之後認真圈了幾個地方出來。
“你覺得這幾處如何?”
德安湊過去看了,笑道:“都是地段好的五進院,挺好的。”
“哪一個最好?”天啟帝又問。
德安想了想:“如今喬大人的兩個公子都要入宮伴讀,自然是臨著京都大道的最好,能讓孩子少走路,喬大人也能少擔心一點,多為陛下分憂。”
“那就這一座吧。”天啟帝金口玉言,定了賞賜。
賞賜發到喬家,喬鬆嶽和慕綰綰都跟著傻了眼。陛下無端端的怎麼想起來給他們賞宅院,而且還是這樣一座大宅院,地段位置都極好?
喬明淵摸摸鼻子,不敢說自己又乾了大事。
慕綰綰看他神色哪有不明白的,晚些歇下問他又做了什麼,喬明淵沒瞞著都說。
慕綰綰:……
她是真無語。
不過無語也沒辦法,上了天啟帝的船,當家的還能說不走了嗎?
“你知道陛下賞的宅子是哪一座嗎?”喬明淵摟著她,忽然有點認真的問。
慕綰綰想了想,頗為吃驚:“該不是之前黎家的宅院吧?”
“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