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柴福這個老烏鴉嘴說的那樣!
黃安率領隊伍天不亮便離開柴家莊,按兩個柴府莊客指引。取道往北而行。天色大亮之時已經越過滄州邊界,從僻靜之處悄然入得遼國境內。
沿途所見,果真是地域廣袤,荒無人煙。放眼望去,天地蒼茫。遠處峰巒疊嶂,山勢峻峭,巍峨壯觀。大片針葉鬆林綿延,古樹比比皆是。
隊伍奔行在荒野中,映入眼簾的是黃綠交織之色。那是深秋時節的景致,盛開的菊花開始凋零。北方的九月,最先冷冽,秋風帶著涼意。陣陣秋風令人在馬上縮脖子,有時卷起枯黃的落葉,一股暮秋的悲涼彌漫,預示冬季的來臨!
“他娘的,天色亮的晚,老子就知道天公不作美!”
黃安看著後世首都周邊地區這般荒涼的景色,與記憶中所見截然不符。本來唏噓連連,惆悵滿懷。莫名其妙的詩興大發,想來吟詩或高歌一曲。奈何越來越陰沉的天氣令他覺得晦氣不已,抱怨連連:“靠,今天出門辦事沒看黃曆。”
呂方,焦挺,軟小七等人一路罵罵咧咧。兩個柴府莊客不敢接話,生怕惹到這群大爺挨訓斥。
天氣有些不佳,陰沉的可怕。
隨著天上烏雲滾滾而來,宛如天塌下來。一聲聲轟隆隆的雷聲炸響,不時有閃電劈下,使得天地為之一亮。烏雲翻滾,電蛇隱沒,大雨將至。
令人糟糕的是十裡無人煙,前不著村,後不著店。好在兩個莊客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也曾跟隨過商隊往來數次,知道這段路途哪裡可避雨。
小半個時辰後。
轟隆隆雷鳴,閃電接連劈下。
呼呼……一股狂風大作,嘩啦啦的雨水傾盆而下。好在,還安一行人卻是在下雨前,快馬加鞭奔至一處名叫百丈山,在半山腰上的道觀容身。
當然,道士也要吃喝拉撒,也虧的是香火錢開道。這個道觀名為立清觀,規模不小,殿宇綿延,閣樓林立,巔峰時期至少有三兩百個道士。可這些年來由於宋,遼兩國衝突,周圍百姓越發少了。道觀香火一年不如一年,逐漸沒落。
道觀之中如今隻剩下三十多個道士,沒有百姓的供養。平時要下山四處做法式賺些錢維持生計。可以說這道觀輝煌不再,衰敗是遲早的事。
總之,偌大的一個道觀安頓三十多人輕而易舉。收了錢的道士們表現得非常熱情,領著眾人來到客房住下,還幫忙收拾打掃,照料馬匹等。
安頓好後,外麵大雨又下個不停。
黃安閒來無事,率隊沿著廊道遊覽這座道觀。碰到觀裡的道士詢問攀談,了解到其過往興衰。人人感慨,戰亂波及甚廣,連出家人都不得安生。
天仿佛破了個窟窿似的,這場大雨好像越下越大。道觀是建立在半山腰上,也沒有多少積水。直到第二天雨勢才漸漸變小,仍無法動身啟程。
黃安見走不了,略感煩躁,靠著大殿門框看著外麵。一直陪在他身邊的楊氏姐妹見了,楊鶯怕他著涼,取來一件錦袍為他披上並柔聲安慰。
“天有不測風雲,這下雨不是很正常,等兩天便是。”
“就是就是,黃安哥哥,我們來唱歌給你聽呀!”楊娟性格最為活潑,抱著黃安的胳膊搖晃著。隨後不等他同意與否,三女便回房取來樂器。
楊鶯優雅地端坐,撫弄著一張古琴。
楊燕則是取來一根翠綠的笛子,在手上嫻熟地轉動。楊娟嗓子最脆最甜,翩翩起舞,輕聲哼唱。
當悠揚的琴聲響起,笛聲附和。
伴隨迥異的曲調則是楊娟那清脆悅耳的歌聲。
“時光匆匆地走啊走
可曾為誰而停留
多少光陰似水東流
卻帶不走哀與愁
歲月無聲地偷啊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