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時期,我國造船業就領先於全世界。建造出來的帆船戰艦,甩了其他國家獨木舟幾十條街。後來三國,魏晉時期,幾層高的樓船受到諸侯吹捧。縱使有缺陷,卻能搭載兩三千士卒。憑著戰艦龐大的體型,在水戰之中碾壓不可戰勝。
直到北宋時期造船業達到一個階段巔峰。
這種樓船已經不再生產,但淘汰下來的,從五代十國到現在百多年,依舊能在湖泊處看見身影。如梁山泊,花錢購買了兩艘這種老舊樓船。
北宋造船業發達,那是因水密倉、指南針、平衡舵等先進技術的相繼運用。各造船廠船隻多樣化,為宋朝航海貿易,內陸漕運奠定了基礎。
大宋境內大小船廠不計其數。
但榫卯技術還沒運用之前,能夠建造運載量兩千料以上大船的船廠數量有限,不超過三十家。絕大多數都分布在明州,泉州等東南沿海區域。而北方能夠建造這種大船的船廠屈指可數。
滄州靠近北海,有不少造船廠。
但其中僅兩處造船廠便可建造大船。不光是兩千料,五千料以上,萬料木蘭舟也不在話下。其背後大東家便是柴進,柴家擁有幾支海外貿易船隊。
要問柴家為何會掌握先進的造船技術?
——那還得從前朝後周柴榮說起。
這位後周柴世宗雄才大略,為了水陸並進北伐遼國。極為重視水軍,大肆鼓勵國內造船行業,使得造船業空前發展,也有諸多恩惠遺留下。
柴家的江山雖然易主,但多有人念著柴家的好。千萬不要小瞧柴家,過去了一百多年影響力依舊在。柴進的兩個姐姐便是遠嫁到了江南,其夫家也是某造船廠的東家,人脈關係難以估量。
所以要買大海船,找柴進那是找對人了。黃安最初也隻是聽說柴家有海外船隊,小旋風柴進麵子大,有人脈關係廣,想著登門拜訪來買船。經過把酒言歡,越了解,越驚歎柴家底蘊深厚。
海船,建造不易,價格高昂。
黃安要批量購買,也不能隨意。拿著柴進的親筆信,跟隨柴家莊客來到造船廠巡視船塢見證海船的建造過程。並向船廠管事和老師傅們詢問。了解造船用料講究,步驟工序等具體情況。
具體是體會造船的不易,順便確認柴家造船廠的實力。隨後就是與造船廠主事人洽談購買事宜。按市價一艘千料船在4500貫錢,兩千料則是5500貫,至於三千六百料,五千料價格更高。
而柴進給了優惠,以船造價成本來賣。
而內陸河道深淺不一,最高容納運載量兩千料的船。所以超過這個極限容易擱淺,無法航行。
故而黃安暫時用不上超過兩千料的大船。他拿出從梁山泊帶來的三萬兩銀子,一口氣買了或預定下十艘運載量兩千料的海船,20艘千料船。
光買船還不行,還要船員駕駛。
如千料船至少十五人,兩千料二十人。
黃安此行來北方,有阮小七率領百來人,但這數量還不夠,沒辦法,隻能在沿海村坊招募人手。慶幸的是沿海人大多擅長水性,熟悉船隻。花了兩天時間,參軍入伍和臨時招募人員足夠。
這些招人瑣事由阮小七,呂方負責。
黃安也沒有閒著,兩天來,為了其他事宜奔波。
不得不說,柴家這個前朝皇族猶如百足蟲死而不僵。柴家底蘊深厚,財寶無數,不動產如各處莊園,分布在各處的酒樓鋪麵,買賣多有涉獵。
柴進在酒宴上喝上頭,豪言壯語,說柴家產業囊括,家財幾何,在滄州怎樣逍遙自在雲雲。柴福拉都拉不住,能說的不能說的全給抖落開。
黃安驚駭,經過私下派時遷,段景住率隊接連證實不假。光是柴家明麵上的田產超過百萬畝,連同暗中掛在他人名下則數量更多。他有丹書鐵券在,擁有不少特權。向朝廷納稅隻是象征性。僅糧食,柴家通過佃戶獲得兩三百萬石。
馬匹牲畜方麵,柴進也沒有吹噓。
柴家商隊每年都會從北方去趕回來大群牛羊馬匹。雖然沒有牧馬場,但卻有不少農莊用來飼養牲畜。如河北路大多州府半數以上的馱馬,耕牛皆是來源於柴家,價格低廉,深受各地百姓讚譽。這也是他柴進名聲如此響亮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