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量,是吧。我剛開始自己做飯的時候也是,看著那些菜譜上的適量,人都要麻了。就感覺,適量這個計量單位,不要太抽象。但做多了就好了,也能理解了。”
張珩啟點了點頭,“主要就是味道這個東西……每個人跟每個人的口味不一樣,對同樣的配方的感受也不一樣……手工的東西其實都是這樣的,在確定的同時,給了‘不確定’很大的空間。”
柯以辛應了一聲,“是,就是,相同的東西,不同的人做,或者同一個人,做不同的單體,都會有微妙的差彆。每次看到那些差彆,都還挺驚喜的。”
張珩啟笑著點了點頭,“是啊,蠻驚喜的……”
張珩啟跟柯以辛就這麼,一邊吃飯,一邊聊著天。
他們聊天的內容跟主題都很散,有些話題,兩個人想聊了就多聊幾句,不想聊了就直接轉開。
即便有時候話題轉得生硬,兩個人也不會在意。
畢竟,張珩啟平時就經常生硬地將話題轉開,兩個人在這方便也算是達成了默契。
柯以辛抬頭看了張珩啟一眼,夾了菜放進嘴裡,慢慢嚼了嚼,然後咽下去,微微低下頭,盯著碗裡的米粒,用筷子將兩粒黏在一起的米分開,“其實……就你前麵提起的那個,就說我在不同的場景時,狀態會差很多……甚至可以說有點分裂這一點……其實我有時候也這麼覺得……我也有認真思考過這個問題……”
聽到柯以辛這句話,張珩啟抬頭看向他,微微挑了下眉,沉默著沒有開口,等著柯以辛繼續往下說。
柯以辛抿了下嘴,再開口時,語氣裡帶上些無奈,“其實我這個人挺容易被影響的——周圍的環境,身邊人的態度,包括看到的情節,聽到的故事,這些都會影響到我的狀態,牽扯著我的情緒也會發生一些變化……我會不自覺地主動轉變我的行為,以滿足我環境對我的‘期待’……很多時候,我也會覺得很累,因為這種狀態下的我,算不上真實的我,不管哪種程度的‘偽裝’,都會消耗人的精力,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我控製不住,因為在一個不算熟悉的環境中,‘偽裝’自己,反而是最輕鬆的。可能……還是因為我的性格吧……”說到這裡時,柯以辛的語氣跟著降了下去。
他一直覺得,他這些習慣也好,性格也好,其實並不好。
在環境中“偽裝”自己,固然能給他一些安全感,但也很容易讓他沒有安全感。
這看上去很矛盾,但的確是事實。
柯以辛其實也很想改變,但又沒辦法下定決心去改。
——-不管人願不願意承認,最了解自己的,還是自己。
很多時候,人並不是看不到自己身上的問題。嘴上說的“看不到”,“改不掉”,本質上還是本人不願意“看到”,不想“改掉”。
對柯以辛來說,他的不願不想,就與他渴望的“安全感”有關。
下定決心改變,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
張珩啟一邊夾菜,一邊淡定地開口道,“其實,我從來不覺得你有什麼‘偽裝’,雖然你在不同的場合,會表現出不同的你……但你的本質從來都沒有過變化。你容易受到周圍人事物的影響,是因為你是個真誠、善良的人……不管怎麼說,容易受影響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