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影,我不走流程了,直接吹爆,這可能是我這些年裡看過的最好的電影。”——著名UP主lex大寶貝。
“是假酒,有關部門在審核這部電影的時候一定喝了假酒!”——著名影評人楊孟雨
“《活著》這部電影具有一定的史詩性,這種史詩性被包裝在個人和家庭的命運之下,同時隱隱露出一股的悲憫情懷和傷感的黑色幽默。影片的個人生存狀態和苦難,在經過精簡的曆史背景裡,體現出小人物的悲歡離合和時代的荒謬感。影片的結尾雖然絕望,但頗引人深思,我甚至有一種被治愈的感覺。富貴的一生是一個逐漸演變的過程。片中對大快進、文化大改造等時期也進行了溫和的諷刺。影片中的絕望、無助、無力在黑色幽默裡得到轉變,變為華夏人在艱難生存狀態下的忍受。”——金鷹網絡。
“我們都活著,行屍走肉或好高騖遠,都是一種生活,從繁華閱儘到安於現狀,活著,是唯一的藉口和安慰。李雲執導的《活著》讓我們重看曆史,猶如一場舊夢,人命在曆史的洪流中,貌似一場笑話,生命的軌跡,沒有圓點,隻有一次次無可奈何的苟且,就好像電影裡出現最多的台詞‘活著,活著就好’一樣,唯有活著,才能證明生命的不屈。”——影評人張力。
“電影開頭出現的是紅色的書法大字——活著,那筆墨像是死人的血,又像在慶祝“活著”這件喜事。李導用一個近乎荒誕的故事,討論生與死,曆史與現在,我剛剛查了一下,這位李導比我小將近20歲,可他看事情的透徹和戲謔仿佛讓我看到了我老師一樣...這部電影是一部藝術品,一部真正的藝術品,在這裡允許我稱呼他一句‘李老師’,我心服口服。”——新華社主編王向伯。
口碑還在發酵。
很多人用‘藝術品’‘瑰寶’來形容這部電影,評價之高讓人汗顏。
許多人發微博都不用‘李導’來稱呼了,而是用‘李老師’‘李先生’這種帶著崇敬的稱呼。
然而有人不服氣了...
“我雖然沒看過這部電影,但從各位的評價來看,恐怕也是一部好電影,當然,我不否認這可能是一部好電影,但用‘先生’‘老師’來稱呼這位李導是不是過譽了?是否玷汙了在我們華夏傳統裡,代表知之的‘先生’之名?”
發微博是一個叫做劉一能的傳統文學作家。
他發這條微博倒不是想要蹭熱度。
純粹是因為酸而已...
他一個大文豪作家都沒被人稱呼過‘先生’呢,一個乳臭未乾的小子何德何能讓大家叫的那麼心服口服?
然而,劉一能隻是抱怨而已...
卻有人順著這個由頭開始了。
“對啊,他哪裡配...”
“先生這個詞不能輕易玷汙。”
“曆史上稱得上先生的哪個不是文壇大家,大藝術家,各位評論之時還是略有偏頗,他也就拍了一個電影而已。”
各位帶著微博大V頭銜的傳統文學作家紛紛出來站隊,表示他不配被稱為先生。
此時,大導演雲雲頭號粉絲郭美麗富婆加入戰場。
“喲嗬?各位大文豪們出來酸辣?拍電影拍的好還不配被稱為先生啦?虧你們還自詡為作家呢,不知道電影也是八大藝術形式之一?(繪畫、雕刻、建築、音樂、詩歌(文學)、舞蹈、戲劇、電影),明明都是搞藝術的,人家成就就是比你們高,你們酸什麼酸呢,更何況,雲雲還是在潘陽樓留過詞的,在文學方麵你們也不配給他提鞋。”
郭美麗戰鬥力爆表,舌戰群儒不落下風。
各位在微博後的傳統作家們紅了臉,其實最主要還是酸了人家李雲在潘陽樓留了自己的詞,借著‘先生’這個由頭發個難而已。
潘陽樓留詞啊,這多少文人墨客都沒法做到的事情,憑什麼他這乳臭未乾的小子做到了...
“一間飯店而已,留詞又能證明他當得了先生這個稱號?”
劉一能再出來反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