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d不能兼容微軟係統毫無疑問是一次決策的失誤。
但誰能在一開始就堅定的認為它能掀起數字音樂的大發展呢?
誰能一開始就知道這部小小的數碼產品能取得那麼大的成功呢?
誰又能知道它此時此刻對微軟的不支持是個什麼程度上的失誤呢?
就好像利好,普通人知道是利好,能知道有多利好嗎?
十分,十分!
方卓在會議上力推自己的判斷,Ipod現在的狀況是蘋果產品決策上的一次戰略級失誤,它勢必會更改,這個時間可能僅僅是幾個月。
如果換一家公司,判斷市場需要時間,組建產品團隊需要時間,上線量產需要時間,這一係列的時間足夠蘋果修正它的決策,那麼,競爭便又失去先機。
可是……
M1呢?
“我認為我們可以立即嘗試美國市場。”
方卓給出了這樣的結論。
會議室裡的氣氛儘管已經輕鬆不少,但聽到這樣明確的公司走向還是有些不安,這份不安一是對競爭對手體量的不安,二是對陌生市場的不安。
大洋彼岸的市場是什麼樣的?那裡的人能接受一家來自華夏公司的產品?
“看看投影上的Ipod,許老師,你覺得我們的M1比它差嗎?”方卓點名。
許柯登如果先前還有猶豫,但知道對手不支持微軟後就很自信的說道:“不差,甚至更好,我們比他們的更輕,支持更多的用戶使用,這一條太關鍵了。”
“昨天在Ipod出來前,我確實很擔心它的實際效果,可出來之後反而放心了。”方卓笑道,“就算拋開微軟這一條,我們也是有活動空間的。”
“就按現在的彙率算,Ipod是399美元,我們出口去掉補貼,M1價格能下探到320-330美元,一台產品仍然能保持100美元的利潤,也就是800華夏幣。”
“美國的用戶也是人,既能享受到微軟係統,也能便宜20%,我認為這是很有競爭力的。”
“而且,我們還可以繼續讓利,Ipod是399,我們可以299,一台利潤80美元。”
“薄利多銷,何況,這利潤還不薄。”
方卓幫助大家夥詳細計算了一下價格和利潤,性價比毫無疑問是一個產品的重要因素。
他聊完這個要素,接著說道:“先前,我們要上中端產品P1,削減儲存空間,預防國內其它品牌的入場,大家都能意識到這一點的重要性吧?”
會議室裡的人皆是點頭,其它品牌的中低端產品必將對M1造成很大衝擊。
方卓說道:“現在,我們把M1拿到美國市場去賣,這就相當於美國易科麵對了來自其它品牌的衝擊,是我們在國內設想的競爭狀況。”
大家紛紛點頭,原來如此,懂了,蘋果正是美國小易科!
這樣就很好理解,美國小易科麵臨的是己方一直模擬的競爭狀況!
“而且,蘋果恐怕意識不到我們的存在。”方卓笑道,“即便東芝采購硬盤的那一次知道有個華夏廠商,恐怕也不會太在意,現在,我們需要的就是一次大膽的嘗試。”
“這個大膽的嘗試需要一個有執行力的團隊。”
“勝肯定是好的,敗也無所謂,因為我們的基本盤是在國內。”